“效益远远超出预期,是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助力我们赢得市场竞争!”福建南平市顺昌欧浦登集团董事长卢璋非常庆幸两年前在顺昌落户的决定。
作为一家知名的光学玻璃生产商,其主导产品超薄液晶电视面板对生产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需要几乎无尘的自然环境与之匹配。而顺昌以82.8%的森林覆盖率和拥有指数极低的用以检测生产用水的光学电导率,造就了合格率高达97%的光学产品,赢得了全球80%的苹果手机、电脑触摸屏基板市场。
国家得绿林农得利
类似欧浦登这样深为良好生态环境吸引而入驻福建的企业,不胜枚举。自2001年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以来,福建坚持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已形成“生态美、发展优、百姓富”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新格局。全省GDP保持年均增长12.6%、财政收入翻两番的同时,森林覆盖率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水、大气、生态环境样样全优。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福建迈向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呈现明显的工业快速重型特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压力日益增大。既要加快发展,又要加强保护,破解这一难题的唯一出路,就是探索并确立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
在实现63.1%森林覆盖率的基础上,福建省于2010年启动以“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为主要建设内容的“四绿工程”,让森林进城、上路、下乡、入村。短短4年时间,全省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000万亩以上。通过造林,森林树种结构得到较大调整,主要造林绿化树种从以杉木、马尾松、桉树等为主增加到40多种,基本构建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据测算,全省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超过7000亿元,森林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全省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7.8%。
为了挖掘山的潜力,发挥林的优势,福建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推进林改。从2013年起,福建开展以“明晰林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重要内容的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伴随着改革深化,福建的山更加葱郁,林更富生机,初步实现了“国家得绿、林农得利”的目标。2012年,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森林覆盖率65.5%,到2020年实现森林覆盖率65.5%以上,森林蓄积5.42亿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6000亿元。同时,大力实施“千万林农增收千元工程”,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蜂、林蛙等林下养殖业,林下化学、生物质等非木质产品采集加工业,以及森林人家、森林景观利用等森林旅游业,对森林资源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开发,让农民涉林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
因为地理与气候等原因,高覆盖率下的土地流失问题一度困扰福建。“十二五”时期,福建开始对22个县(市)约6000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区域实施综合治理,省级财政专项经费从过去每年3000多万元增加到3.3亿元,同时捆绑林业、国土、环保等资金,每年财政投入均达15亿元以上。
“绿色导向”引领发展
福建省委、省政府认为,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进而实现永续发展。
随着时间推移,福建省逐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导向”,建立起一套相应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将资源能耗、环境损害、生态资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钱往山区拨,人往沿海走;沿海兴产业,山区保生态”日渐成为生态优先于各地产业发展的形象表述。为此,福建近年来先后制定《福建省主体功能区划》、《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不断优化功能布局,占全省五分之二的县(市)和197个区域被列入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规划为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面积超过3.6万平方公里,接近全省陆域面积三分之一,规划明确要求,对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等4类开发区域实行不同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
福建还着手从调整GDP绩效考核与生态财力转移支付两大制度切入,确保主体功能区划落到实处。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域,分别重点考核转变发展方式和实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限制和禁止区域,则不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投资、工业、财政收入、城镇绿化率及旅游收入等经济指标。在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资金补助方式方面,限制开发区域补助资金分为生态保护资金和生态保护激励资金两部分,各占50%。这一“减”一“加”之间,山区和沿海站到了不同的“起跑线”上,“比赛”的项目也各有所长,发展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福州辖区的永泰县曾因GDP的排名而长期位居全市后列,如今“不考工业规模考大气、不考企业税收考水质、不考工业总量考新型产业科技含量”,考核导向变了,考核标准改了,永泰县终以22项指标全优的成绩成为福州市第一个获命名的省级生态县,2011年和2012年这两年的考核中,该县由倒数变为前列。
永泰县的变化,是福建确立“生态立省”发展路径的一个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