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专 题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8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莞:寻找经济增长新引擎
庞彩霞 郑 杨
海斯坦普亚太区总经理迈克·雷莎说,“东莞效率”是他们选择落户东莞的重要原因。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2%,广东省东莞市上半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经济答卷,不仅实现了当地“十二五”以来的最好成绩,也高出广东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对于东莞乃至全国,9.2%的增长率有着特别的意义,它折射出的是制造业在艰难转型升级中复苏的势头。

但东莞这座“制造之都”至今仍未摆脱困境:一边是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常年用工缺口达20万,企业有单不敢接;一边是发达国家经济放缓,订单持续减少,而经济外向依存度依然高达182%。

“遇到困境某种意义上是好事,它给了我们转型升级的动力,推动我们去寻找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说。

分析今年上半年东莞的主要经济指标,不难窥见这座城市寻找发展新引擎的脉络。

激发民间创业热情

上半年,东莞市新增市场主体5.2万户,增长23.7%,各类市场主体首次突破55万户,总量居广东省第一。

市场主体数量向来被用于衡量区域经济的活力。全球经济不景气,东莞的市场主体却不降反增,折射出制度创新唤醒了民间的创业激情,营商环境改善获得了市场的认同。

“当今区域竞争的焦点,已经从比区位、比资源,逐步向比行政服务、比综合成本转变。为此,东莞按照政府服务‘加一’、综合成本‘减一’的思路,积极打造国内营商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环境高地。”东莞市长袁宝成说。

不久前,东莞在全国率先发出了第一批电子营业执照,取得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又一新突破。去年以来,东莞率先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借鉴国际惯例,放宽市场准入管制,形成了具有东莞特色的便捷登记、审批提速、协同监管“三位一体”的体系。经过改革,企业注册登记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88项压缩到了109项,注册时间平均缩短60%以上,企业最快1小时就能领证,大大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

“行政审批改革向来被认为是最难的,因为太庞大,很难真正改到企业所需的点子上。因此,东莞的改革紧扣两条线——市场准入和项目落地,这是审批流程最复杂、最影响效率的地方。”东莞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邓涛说。

什么是企业最迫切需要改革的?邓涛认为是项目投资建设的审批。他告诉记者,虽然东莞已针对重点项目开辟了“绿色通道”,但这并不能解决大多数企业面临的“审批难”问题。东莞目前正在着力打造适用于所有项目的审批快速通道。“打个比方,过去的审批流程是坐公交,站多而又耗时;‘绿色通道’是打出租车,只适用于少数人;那么我们正在打造的就是快速公交系统,让大中小项目都能享受到便捷的审批流程。”

为企业“减负”,是东莞优化营商环境的又一个手段。今年,东莞以政府1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减免企业收费的系列措施,全年将为企业减负40.5亿元。这些减负措施不但抓住了企业最关心的收费问题,也涵盖了许多过去被忽略的问题。如中介机构的服务费是过去减负政策很少涉及的领域,却是企业投诉的热点,东莞今年共出台16项减免该领域收费的措施,仅此便可为企业减负约1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东莞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上出现了新动向——不仅政府扶植,更推动中介企业去扶植。其中的一个亮点,是推广以汇富公司为代表的外贸供应链管理服务。面对国际订单由长单变短单、企业资金短缺等严峻挑战,东莞汇富公司打造了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全程供应链管理平台,为外贸企业提供物流运输、快捷通关、贸易融资、国际采购等专业服务,帮企业“降成本、扩融资、找市场”,至今已服务1000多家企业。

重点培育“明月”企业

上半年,东莞市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分别达到18.5%和22.5%,所占比重分别比去年提高3.2个和3.9个百分点,增速和所占比重均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

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快速增长,表明东莞的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已初见成效。这一成效的取得,与“三重”建设战略密不可分。

东莞拥有15.5万家中小企业,却鲜有一枝独秀的大企业,“满天星斗、明月难现”的企业结构让人忧心。“东莞制造”转型升级面临的一系列主要矛盾——产业层次低、企业小而散、产业平台小、科技创新能力低,无不与之相关。为此,东莞提出了以重大项目、重大产业平台、重大科技专项“三重”建设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战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莞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4.1亿元,完成计划的113%。

记者走进“三重”项目之一——寮步镇百味佳项目。百味佳是一家以鸡粉、鸡汁等调味品为主打产品的企业,目前正投资4亿元建设华南百味佳调味品研发中心及产业化项目,年底投产后,项目年产值将超过12亿元。

“别看小小的鸡精,里面的技术含量是很高的,如何在实现漂亮外观、美味口感的同时,减少添加剂、延长保质期,这些都需要研发。研发中心的投产,对我们的形象提升、产能扩张等都会有很大帮助。”公司总经理钟沛江说。

市政府的目光则更长远,希望通过百味佳项目带动整个调味品产业集群,把东莞打造成为华南新型复合调味品的产业中心。为此,政府不但为项目审批开设了“绿色通道”,安排专人跟踪帮扶,而且为企业高层和技术骨干提供了“人才公寓”、子女入学等多种优惠条件。

从百味佳可以看出东莞对大项目的渴求。邓涛解释道:“这不是追求量,而是为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创造机遇。中小企业要发展,一离不开龙头项目,二离不开新兴产业,仅靠传统产业是带动不了的。”

“三重”项目对制造业的带动作用,从云计算应用创新产业中可见一斑。落户于东莞的中科院云计算中心成立1年多来,已经在多个领域“开花结果”,产生了数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未来东莞将构筑完整的云产业链,孵化和引进企业百余家,服务企业上万家,形成产值过百亿的产业聚集区。

袁宝成告诉记者,当前东莞正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文化创意等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并力图培育一两个超千亿元的产业,改变过去“明月难现”的局面。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上半年,东莞外贸进出口703.9亿美元,同比增长5.9%,其中出口增长7%;工业产品内销总额2333亿元,增长13.5%,占内外销比重的48.2%。

在外贸数据上,东莞进出口增速高于广州、佛山、苏州与昆山,与此同时,产品内销比重也进一步提高。这反映出东莞近年来致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所积聚的正能量在逐步释放。

东莞聚集着一万多家加工贸易企业,是全国加工贸易发展最早、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东莞市副市长贺宇曾指出,东莞加工贸易企业长期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要想“笑起来”,必须自创品牌,在研发、销售前后端体现竞争力。

为此,东莞市政府近年来不懈探索,破解了一系列阻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难题。

为解决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东莞拿出了10亿元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同时每年拿出20亿元“科技东莞”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创立品牌。至今先后建成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等公共创新平台10个,虎门服装设计等专业技术创新平台11个,省级以上企业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57个。

为破解内销市场开拓难题,东莞率先在全省推行外资企业“内销集中申报”,财政拿出3000万元为企业提供内销“集中担保”,并通过“台博会”、“加博会”等展会,搭建加工贸易产品内销平台。

为化解企业管理效能提升难题,东莞在国内率先与港台生产力辅导机构合作,资助近1亿元,用于支持20多家港台生产力辅导机构在莞设立办事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提升、产品设计、管理优化等辅导。1200多家被辅导的企业成本平均下降10%,出口上升16%,新增品牌超过114个。

与此相呼应的是,近来东莞的家具、制鞋等传统制造业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当广大鞋企正在为如何拓展内销市场、打响品牌绞尽脑汁时,东莞鞋业转型的重要“引擎”——世界鞋业总部基地着手筹建了“世界鞋网”,该网络平台集鞋业研发设计、全球贸易与物流配送、品牌展示、信息咨询、在线交易多样功能于一体,今年底就将上线。

同时,东莞的家具行业也开始试水“微营销”,目前已有数十家家具企业开通了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进行品牌宣传,提升品牌效应,知名品牌慕思寝具的微博粉丝量已接近15万人。

文/庞彩霞 郑 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