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权威访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8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厚的土地情怀
瞿长福

在他的身上,凝聚着深厚的土地情怀。作为全国人大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杨邦杰肩负的繁重公务可想而知,但他依然带队参加了宁夏土地整理专项调研。“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项‘硬任务’,不抓紧不行。”他说,宁夏的经验值得推广,耕地质量保护涉及国土资源、农业、水利、环保等十几个部门,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需要有一个主抓部门。言谈之中,透出对提高耕地质量的紧迫心情。

对于农村土地管理,尤其是良田建设,杨邦杰倾注了许多心血。早在“十一五”规划编制时期,他就反复建言中共中央,把“搞好土地整理”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他联合几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出建议,要从干部考核标准体制和管理方式入手,引导地方切实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升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角度去落实。

作为一位有着深厚“三农”研究背景的知名专家,历年的“两会”,杨邦杰总会提交关于“三农”的议案提案。从《开展全球农情遥感监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展以畜牧业为核心的农业循环经济》、《农村能源建设是国家生态恢复与实现农村小康的当务之急》、《国家粮食安全需要信息完备的预警系统》直到《中部的经济强省也必须是农业强省》,这些紧扣农业的建言献策已经成了杨邦杰的“学术名片”和“参政标签”。

高质量的议案提案是深入扎实调研和厚实理论素养的结晶。不管多忙,杨邦杰每年都会抽出一半工作时间奔波在全国各地调研“三农”问题。杨邦杰笑称自己有8年洋插队经历。他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大学和欧洲几个国家的大学与研究机构做访问学者,他以自己的专业为轴心,广泛考察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农业产业化、远洋渔业发展、草原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泥腿子”精神加上广阔的国际视野,换回的是具有前瞻性的思考和沉甸甸的建言献策。

杨邦杰爱好广泛,曾出版过摄影作品集,在音乐、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深的修养。这些年,调研途中,在湿地或者农田中,他常常会为某种水鸟、一丛无名野草停下奔波的脚步,驻足欣赏一会儿。或许,正是因为善于发现常人熟视无睹的大地之美,聆听到了路人习以为常的自然乐章,杨邦杰才能更冷静地思考:为了永续留存这些美好,我们更应该爱护脚下的土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