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聚焦三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8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粮食连年增产,新的粮食增长点在哪里——
薯类增粮空间大
本报记者 黄俊毅
图:湖北郧县陨府薯业公司的工人在生产线上加工甘薯粉丝。本报记者 黄俊毅摄
图:黑龙江克山县双河乡采用大型喷灌的土豆喜获丰收,远处为大型喷灌设备。 本报记者 黄俊毅摄

主粮增产难度大

稻谷、小麦、玉米是我国人民三大主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粮食总产58957万吨,其中稻谷20429万吨,小麦12058万吨,玉米20812万吨,三大主粮占90.4%。近9年来,我国粮食连续增产,累计增产15890万吨,年均增产1765万吨,增量主要来自稻谷、小麦、玉米。一个客观的事实是,连续九年增产后,主粮继续增产有难度。

首先,良种良法短期增粮空间已不大。以玉米为例,据玉米遗传育种专家戴景瑞介绍,通过实施种子工程,选育推广高产、优质、多抗品种,9年间,单产从640斤提高到764斤。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超过95%,已近饱和。

其次,化肥增粮效果越来越差,负面效应越来越大。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化肥功不可没。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介绍,我国农田施用化肥较多,耕地肥力下降,目前全国土壤有机质平均不到1%。较大比例的农田土壤不同程度酸化。

最后,粮食增产受水资源制约越来越大。据国际灌溉与排水委员会主席、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高占义介绍,农业灌溉是用水大户,约占全社会总供水量的70%。据测算,每亩春玉米需耗水400吨,夏玉米约250吨,每生产一斤玉米约耗水1000斤。我国水资源匮乏,全国年均缺水500多亿立方米。我国33%的农业灌溉水要从地下超采。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增粮难度越来越大。

前不久,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北京共同发布了《2013-2022年农业展望》,报告中预测,未来10年,中国粮食消费每年将增长1.9%,但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只有1.7%。在供给紧平衡的形势下,寻找新的粮食增长点,可谓迫在眉睫。

薯类增粮前景好

和三大主粮比,薯类首要优点是可利用冬闲田。

“在种植面积上,中国的薯类作物接近1000万公顷,其中马铃薯约540万公顷,甘薯400多万公顷。在生产总量上,2012年全国产鲜薯约1.7亿吨,折粮3400万吨。”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主任卢肖平说。南方有冬闲田1600多万公顷,种薯不到65万公顷,仅占冬闲稻田的4%左右。如果这一比例能够提高到10%,就可增加冬作薯类近100万公顷,即使增收1500万吨,也能折合粮食300万吨。

薯类第二个优点是增产潜力大。目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一般亩产在1000斤上下,马铃薯亩产约2100斤,甘薯约2700斤。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正加紧攻关,计划在2020年,实现水稻亩产1000公斤,实验室增产幅度为1倍。小麦、玉米可预期的增产潜力与水稻大致类似。薯类作物增产潜能如何呢?这里有几个数字。高淀粉甘薯目前普通亩产可达1万斤,是全国甘薯平均亩产2700斤的2.7倍。在黑龙江省克山县标准化地块,马铃薯亩产已达4.2吨,是全国平均单产的4倍。

薯类第三个优点是适应性强,抗旱节水。薯类耐瘠薄,耐干旱,具有良好而广泛的适应性,可以在许多作物不宜生长的环境中生存,并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南方湿热,贫瘠梯田可广种甘薯。西北干旱缺水,可广种马铃薯。“研究证明,1吨水只能生产1公斤小麦、0.5公斤玉米,但可生产几十公斤马铃薯。”卢肖平说。

薯类第四个优点是经济效益高。据黑龙江省克山县马铃薯办公室副主任王子顺介绍,马铃薯每亩纯效益1000元左右,是玉米的2倍、大豆的5倍。如果种的是种薯,效益更高,每亩可达3000元。陕西秦都发展红薯种植2万亩,每年为群众增收6000余万元,亩均3000元。

诸多问题待解决

虽然增粮潜力很大,但薯类生产仍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是消费习惯。薯类兼有粮食、蔬菜、饲料等功能。目前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把马铃薯列为主食,然而在我国,人们习惯上仍以稻米、小麦为主食。“我国人均年消费量只有30多公斤,不到一些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75公斤的一半。”卢肖平说。

其次,机械化耕作率偏低,专业机械亟待开发。薯类长在土里,收获需要挖出,劳动强度大。据测算,人工收获一亩红薯,单人至少需要3天,而且破损率较高。如果用小四轮拖拉机或牲畜牵犁收获,则收净率较低,效率也不高。因此,薯类最需要大马力农机。然而据农业部最新数据,目前全国薯类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仅为19.6%、17.7%,远低于其他粮食作物。农业部调查了379个用户,涉及24家生产企业的28个薯类农机产品型号,发现部分机具对种薯规格、土壤质地、肥料性状适应性不高,易出现漏播现象。

最后,储藏问题也很突出。薯类含水高,难储存。就此,产薯大县河南襄城农业部门曾作过调研,发现农户主要采取露天堆放、简易地沟贮藏、通风窑贮藏等传统方式,黑斑病、软腐病、茎线虫病、热害、冷害、水害多发,全县每年产后损失近万吨。国家应尽快扶助地方,建设电子控温贮藏库、臭氧灭菌贮藏库。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种植国,面积达400多万公顷,总产1亿吨,分别占世界的50%和80%。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年总产9000万吨,接近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单产不到发达国家水平的一半。薯类增粮可谓前景无限,亟待开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