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 鑫
国务院14日公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的目标。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建立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能够有效拉动需求,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调结构——
稳增长的着力点
释放信息消费潜力将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新着力点
“信息消费对稳增长、扩内需作用显著。现在信息消费热点不断涌现,有理由期待今后会发挥更大作用。”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徐愈告诉本报记者。工信部相关测算表明,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GDP增长338亿元。
信息消费包括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以及基于信息网络来促进消费这3个方面。目前,我国的信息消费已经具备良好基础。据统计,2012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1.72万亿元,同比增长29%,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9300亿元。
“我认为信息消费完全可以成长为下一个支柱产业。”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表示,“因为信息通信基础产业本身就是支柱产业,此外,在别的产业下滑时,信息消费产业还在上升。去年,只是基于移动的信息消费规模就达到1.5万亿元,还不包括间接的拉动。”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也介绍说,2007年,我国人均信息通信技术支出是192美元,这意味着信息消费市场空间非常大。
目前,我国信息消费已经进入了快速成长期,市场潜力不断转化为引领技术创新、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孕育新兴消费模式的现实引擎。同时,信息产品与服务与上下游行业的联系非常紧密,产业关联面很广。释放信息消费潜力将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新着力点。
惠民生的大平台
提升民生领域信息服务水平,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服务均等普惠水平
《意见》要求,到2015年,信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初步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信息消费市场健康活跃,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企业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化,公共服务信息需求有效拓展等。
“促进信息消费不仅能稳增长、扩内需,还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改善民生。”徐愈表示,促进信息消费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民生,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领域通过信息化提供更好的服务,让大家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有更公平的待遇,还有利于降低行政费用。
《意见》中明确要求提升民生领域信息服务水平,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服务均等普惠水平。并提出了推进优质教育和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快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医保费用中央和省级结算平台,规范互联网食品药品交易行为,提高面向残疾人的信息无障碍服务能力,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具体要求。
可以想见,信息化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可能,扩大了居民消费的选择范围,最大程度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扩内需的驱动器
夯实消费者现实需求,引导消费者潜在需求,使消费者感觉有所买、愿意买、方便买
为了实现信息消费的各项预期指标,培育信息消费的新需求,《意见》提出了五项促进信息消费的主要任务,包括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培育信息消费需求,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消费环境建设。
苗圩介绍说,为了迎接信息消费高潮的到来,未来将加快推动网络、通信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包括发布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推动年内发放第四代移动通信(4G)牌照;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年内向全国推广;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
同时,丰富信息产品和信息消费内容。鼓励智能终端产品研发,通过创新供给引导消费。推进新一代显示技术突破,引导社会资金投资集成电路产业,提升软件业支撑服务水平。
此外,还将积极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化应用,提升公共服务信息水平,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环境,依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信息消费市场秩序,提高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曹淑敏表示,《意见》围绕产品、市场和消费者意愿,夯实消费者现实需求,引导消费者潜在需求,使消费者感觉有所买、愿意买、方便买。这不仅有利于扩展现有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而且能够形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消费市场。
促改革的新抓手
《意见》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坚持深化改革,着力消除阻碍信息消费的各种壁垒
我国信息消费还面临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有待提升、市场准入门槛高、配套政策不健全、行业壁垒严重等问题。为此,《意见》明确了促进信息消费的六项支持政策,包括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改进完善电信服务、加强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开展信息消费统计监测和试点示范等。
徐愈指出,《意见》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将对现有涉及信息消费的行政审批事项评估清理,最大限度缩小范围,减少非行政许可审批和资质资格许可,着力消除阻碍信息消费的各种壁垒,鼓励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
此外,工信部还将推动实现电信资费合理下降和透明收费。其中重要的举措就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民间资本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等。
《意见》还针对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不规范以及网络安全的问题,提出了多项措施。包括大力推进身份认证、网站认证和电子签名等网络信任服务,推行电子营业执照;依法加强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检测和认证,鼓励企业开发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信息技术产品,支持建立第三方安全评估与监测机制等。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
4G畅享互联生活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今年年内将发放第四代移动通信(4G)牌照。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4G上网峰值速度达到每秒上百兆,是目前3G上网速度的10倍以上,如果将3G的网络速度比作一条普通公路,那么4G就是多车道的高速公路,通过这条大路,几乎能满足任何带宽需求的网络服务。
正在举行的2013互联网大会上,中国移动数据部副总经理刘昕表示,随着4G的发展,整个基础设施、终端设备和账号的应用方面都将出现大量新的机会。
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
智能手机快速普及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了2.14亿部,同比增长了120%,聚合多种电子产品功能的智能手机目前已逐渐成为个人用户信息消费的一体化平台,用手机听音乐、看视频、拍照、玩游戏、上网都已司空见惯。
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智能手机已取代个人电脑,成为我国网民上网的第一大终端。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智能手机正在向“大屏化”、“高性能”、“一体化”方向发展。
培育信息消费需求——
云计算走向商用
云计算服务的商业化运营正在不断成熟,不但推动了传统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浪潮,也带来了信息消费巨大的新增市场空间。来自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可达7500亿元到1万亿元。
云计算还促进了基于大数据的网络精准营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企业紧抓大数据带来的机遇,淘宝、腾讯、百度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基于大数据支持的精准营销服务解决方案和数据产品,大数据应用随之初见端倪。
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智慧城市”从民生出发
在拉动社会信息消费方面,智慧城市建设成为突破口。今年1月,住建部公布了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预计第三季度将会公布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此外,湖北、山东、广东、辽宁等省则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群。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目前,瞄准医疗、教育、交通、安全等各项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信息惠民工程,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建设智慧城市的着力点。
加强信息消费环境建设——
依法保护个人信息
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环境是促进信息消费的重要保障。随着信息消费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个人信息保护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去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这一决定对打击网络非法活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行业专家认为,未来应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加快信息消费立法步伐。
文/本报记者 陈 静
信息消费投资走热A股市场
本报记者 江 帆
近段时间,有关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多个关涉信息消费的行业术语旋即成为新闻热词;而A股市场上,信息消费相关板块也有不错的表现。14日收盘,WIND数据显示,信息消费类概念板块占据了涨幅榜前10位的6位,分别是互联网金融指数、云计算指数、三网融合、网络安全、物联网和宽带提速信息,其中互联网金融指数、云计算指数分别处在涨幅榜的第二位和第三位。
今年以来,信息消费相关板块持续活跃,成为A股市场的一大投资热点。从年初至今,排在涨幅前10位的有9位是信息消费类概念板块。
在这些持续走热的A股市场投资板块后面是巨大的市场需求。据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2.07万亿元,同比增长20.7%,电子交易总额达4.98万亿元。可以说,信息消费已经成为引领消费、扩大内需、提振经济的新动力。
市场消费需求必然反映在企业的经营业绩中,据对166家相关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预告的统计,大约有63%的上市公司业绩保持了正增长。以已经公布中报较多的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板块为例,前者公布中报的公司有11家,其中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8.54%,利润总额增长12.17%,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22.51%;大数据板块有7家公司公布了中报业绩,营业总收入增长46.1%,利润总额增长13.33%,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17.40%。虽然业绩在A股市场排行中并非特别超前,但这些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将是很多行业都无法获取的。
“信息消费行业大概分为信息设备和信息服务两部分,信息服务的发展将更具持久性,包括网络服务和传媒两个子行业。从行业全部上市公司的口径统计:2012年信息设备市场规模3364亿元,信息服务市场规模4340亿元,合计7704亿元(占全行业的比例为53%)。具体来看,信息服务子板块传媒和网络服务行业2012年规模分别为689亿元和235亿元,分别占比仅为5%和6%。根据政府规划,预计整个行业2015年规模将达到3.2万亿元,对应复合增长率为25%。如此而言,信息消费行业属于朝阳行业,方兴未艾,不仅前景广阔,而且将呈现出高增长的特点。”国都证券分析员赵宪栋如是说。
信息消费推动转型升级
黄 鑫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对信息消费发展寄予厚望,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量化目标。
在当前外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变小,房地产和汽车等消费增长趋缓的背景下,信息消费将成为实现内需驱动的有力抓手。单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看,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1.38万亿元,同比增长19.8%,这既超过了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也大大超出了其他产品和服务消费的增长速度,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言而喻。
信息消费是居民为满足个人需求而购买的信息产品与服务的最终消费。近年来,我国信息消费每年都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从目前促进我国信息消费的基础看,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从发展趋势看,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政府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大大加快,企业在创新信息产品形态和服务形式方面会有更多作为。这几个方面的共同作用,都将使信息消费成为增长潜力巨大、影响范围广泛、拉动作用持久的新型消费形式。
应当看到,信息消费具有与其他传统产品消费不同的特点,制造信息产品和提供信息服务所消耗的物质资源,可以为相关行业扩大产销提供空间。同时,信息技术还具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作用。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融合,是促进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
事实上,信息消费不仅能够提振内需,同样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市场规模庞大,正处于居民消费升级和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融合发展的阶段,信息消费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但同时,我国信息消费也面临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有待提升、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弱、市场准入门槛高、配套政策不健全等问题,亟须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就自身发展来看,我国信息产业还存在诸如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在专利和标准领域话语权不强,产品结构比例失调、高端产品研发能力弱,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和品牌等问题,信息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任务同样艰巨。
信息产业技术含量高,对自主创新能力要求也高。因此,促进信息消费,应着眼于引导社会资源投向高新和尖端技术领域,增强我国企业的信息技术研发,特别是核心技术掌控和运用能力,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保障。同时,要以扩大信息消费为基础,进一步壮大第三产业实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