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3年8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自豪,我是港口码头工
—青岛港工人群体“圆梦”纪实(上)
本报记者 苏 琳

压题图片 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的技术工人正在对设备进行检修。

本报记者 苏琳摄

山东半岛,黄海之滨,一个有着121年历史的港口,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奋斗,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1978年到2012年,港口吞吐量由2000万吨增达4亿吨,集装箱货物从几十个标准箱增达1450万个标准箱,分别跃居全球第七位和第八位。

青岛港,这个从前的北方支线小港,如今已成为与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着贸易往来的国有特大型港口,在世界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6000多位知识分子、8000多位技术工人和9000多位农民工——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生长经历不同、所受教育各异,却在青岛港这个大家庭中共同成长;

1800多个“绝活”、1380多个员工品牌——他们挖掘了各自的潜能,在同频共振的梦想激荡下,与港口共发展,用实干和智慧实现着各自的梦想。

青岛港“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人本党建,以教育培训为抓手,以员工品牌、党建品牌为载体,尊重人、塑造人、发展人、凝聚人,成就人,托起了一代代码头工人对梦想的追求。

(一)

走进青岛港,随处可见的“工人伟大,劳动光荣”横幅格外醒目。

许振超和“振超团队”创出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并先后8次刷新;孙波和“孙波团队”创出铁矿石装卸世界纪录,并先后19次刷新;皮进军和“进军团队”创出纸浆接卸世界纪录,并先后4次刷新……

在这个大家庭里,记者听到的是工人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看到的是他们练就的一个又一个“绝活”。

8月1日下午,青岛港前湾新港区。集装箱码头公司轮胎吊司机韩威驾驶高24米的庞然大物,在18米的高空操纵20多吨重的集装箱和吊具,稳准下降,停在地面玻璃板上1厘米以内的高度,玻璃上放置四个“鸡蛋”,四个箱角在下降过程中稳稳嵌入几乎与箱角同样宽度的鸡蛋内,而集装箱角件却未碰碎鸡蛋……这不是杂技或魔术表演,这是青岛港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练就的绝活——“毫米神功”,对付鸡蛋都这样的稳、准、精,平时操纵几十吨的集装箱更不在话下了。

像韩威这样身怀绝技的技术工人,在青岛港比比皆是。

2003年4月27日晚,青岛港8号码头,灯火通明。晚上8点钟,超级巨轮“地中海法米娅”号靠岸。

在许振超的指挥下,8位桥吊司机同时摇动操纵杆,桥吊伸出巨大的吊具,轻轻抓起船上40吨、50吨的集装箱,向岸上移动,稳稳地放在车上。

集装箱频繁而有序地在空中飞过,200辆大型拖车在码头上穿梭不停。桥吊上的大型钟表指针在一秒一秒地划过。凌晨2点27分,全船3400个标准箱装卸完毕,达到每小时单机装卸70.3自然箱,单船339自然箱,改写了世界集装箱卸货效率的新纪录。

这一年,许振超54岁。作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以他名字命名的“振超效率”扬名国际航运界。随后,这个纪录又被他们先后8次刷新。

许振超说,“青岛港能够有今天的发展,不是因为有了一个许振超,而在于有一个培育‘金牌工人’的土壤和展现当代产业工人才华的舞台。在青岛港,无论什么岗位上,像我许振超这样的‘金牌工人’大有人在。”

多年来,青岛港员工立足岗位,勇当发展的排头兵、攻坚克难的尖刀连,先后创出了1800多个“绝活”、1380多个员工品牌,刷新了700多项次集团记录,其中80余项装卸生产作业纪录被评为中国企业新纪录,居全国交通行业第一位。

(二)

在青岛港,一个信念深入人心——“只要肯学肯干,人人都能成才”,“只要有真本事,在普通岗位上也能充分实现人生价值”。

“用人而不是用工”,激发工人的成长愿望、增强工人的成才信心——这是青岛港践行的“成才观”。

学政治、学业务、学技术、学文化、学实践的“五学”行动,让青岛港的工人大显身手。

乔伦,人称青岛港的“鲁班”。

2008年,农村娃乔伦成为港口的技术工人。乔伦被分到前港公司堆装队维修班,从事流程设备的维修工作。班里专门给他安排了师傅,教他学安全、学技术、学作风。渐渐地,乔伦对设备零部件的构造产生了浓厚兴趣。由于手脚勤快,舍得出力,凡事又喜欢动脑筋,他很快就掌握了一些常规维修项目的要领,逐渐成长为班里的技术维修骨干。

2011年,入港仅3年的乔伦发明“新系列工具”,获得集团工属具革新优秀成果一等奖。随后,他因发明工属具而被评为“全国深化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现场会记功个人”,还获评集团“员工品牌”——“乔伦精创”。鼓励机制更加激发了乔伦的创造热情。他先后发明制作了8套共30多件可用于维修打磨、钻孔、清理、割圆、錾起的工具,消除了维修工作中很多安全隐患,提高了维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这里就是我施展才华的舞台。”乔伦说,“队里正在整理我创新发明的工具,准备申请注册国家专利。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娃,在港口的培养下,竟成为一个人人称赞的‘发明家’,让我感到有干头、有奔头。”

青岛港奉行“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唯年龄”的“五不唯”用人观念。在青岛港,干部可以在工人岗位上干活,工人可以走上管理岗位。

青岛港集团对农民工的关爱与培育,让全港9000多位像乔伦一样的农民工逐步实现了由技能匮乏向又红又专转变、由挣钱吃饭向实现价值转变、由短期务工向当家做主转变、由打工者向新时期产业工人转变的“四个根本性转变”。

现在,青岛港已经有1/8的农民工在青岛购买了住房,1/5的农民工子女在青岛上学,上千人开上了私家车。65名农民工通过民主选举作为代表参加集团每年两次的职代会,其中2人当选为职代会主席团成员;295人入了党,1671人入了团,889人担任了班长、车长,41人担任了队长、副队长,1人担任了合资公司党委书记,近3000人有了各类职称和技术等级,享受相应的职称补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