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兴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8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字粮库”保护粮食安全
本报记者 郎 冰

粮食连年丰收,给担负着国家粮食储备和流通主渠道重任的粮食仓储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粮食储运管理过程中的高新技术应用,正在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早在2011年底,国家粮食局便与江苏省粮食局、航天信息签订三方框架合作协议,推广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助力粮食流通转型升级。两年多过去了,江苏省大力推进的“数字粮库”——粮食流通信息化解决方案进展如何?记者近日来到江苏洪泽一探究竟。

正值夏粮收购尾声,在江苏省洪泽湖粮食储备直属库院内,几辆运粮车在设有压力传感器的地磅台旁依次排开,等候过磅称重。“重量11010千克,请前往3号仓。”其中一辆卡车驶上磅台刚停稳,电子播报器便报出卡车重量。一旁的中控室内,粮库主任王学权指着监控屏实时传输视频图像告诉记者:“使用‘数字粮库’后,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可以真实、快捷、省力地获取粮食数据,并确保每一粒粮食都安全可追溯。”

从前,每到粮食收购旺季,粮库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既增加劳动成本,还存有安全隐患。如今,“数字粮库”通过物联网、自动化、智能图像等一系列信息技术,仅需从前十分之一的人力,便可以实现对粮食的入库、调拨、出库、盘点等环节的全程监管。也就是说,从粮食进入粮库的那一刻起,每一粒粮都“有据可循”。

“除了粮食重量,我们还可以看到粮库温度、湿度、虫情、气体等一系列数据。”王学权介绍,粮食存储的环境条件对粮食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从前需要仓管人员拿特定仪器进入粮仓定时监测,不但辛苦,而且很难做到实时监测。如今,传感器会把粮堆各部位的相关数据实时传到电脑屏幕上:温度高了,系统会自动打开通风机;有虫情了,则可通过环流熏蒸进行杀虫。“以前两小时查一个粮仓,现在只需1分钟就可以搞定”。

作为江苏直粮库中最早的“数字粮库”,运行半年来让王学权尝到了甜头,“不但节省了2%至3%的成本,还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粮库的粮食安全问题,省里领导通过远程网络就可以实时监控粮食数据动态,真正实现了粮食安全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

作为江苏省数字粮库工程建设的总集成商,航天信息物联网技术协调员高峰表示,“国家对粮食安全一直有着高度需求,航天信息按照国家要求,通过3年系统调研后开发出的粮食流通信息化解决方案,既可以全面提高为农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每年还可以为国家节省上亿元清仓查库费用和减少数亿元的产后损失费用”。这就意味着,既有用户需求,有兼顾了国家需要,产业前景十分明朗。

2012年5月,航天信息与江苏省首批16家粮食物流中心、中心粮库集中签约,正式启动“数字粮库”系统,试点利用物联网技术保证粮食仓储及运输安全。目前,该套方案部分内容已在江苏、内蒙古等地成功应用,仅江苏省已经完成了十几个“数字粮库”系统的建设。预计2013年,将累计完成并启动30个左右的数字粮库系统建设。

“储备粮远程监管系统等其他系统也正在推广过程中,将创造上亿元的经济效益,或将改变整个粮食产业格局。”航天信息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通过各类物联网技术,可以为掌握全社会粮食收购信息、提高应急调度能力、粮食质量安全追溯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为粮食流通行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基础。

业内人士表示,“‘数字粮库’必定会对我国整个粮食仓储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粮食仓储中去,抬高中央储备粮库代储资格标准,重建行业规范是迟早的事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