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8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再高些
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王场村党支部书记 胡建党讲述 本报记者 谭 辛整理

我叫胡建党,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刚毕业那会儿,一家加拿大保镖公司开出每月8000美元的工资让我去,但我的理想和兴趣不在那,拒绝了。此时,北京市开展大学生村官选聘,学校推荐我报名参加。起初我有些犹豫,父亲却对我说“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农村,而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当时我就想,父亲的话对啊,我应该用自己的青春和知识,把自己的发展融入到国家的发展、农村的发展之中。

真正当上“村官”后,我经历了3个月的郁闷期。第一次从镇上到王场村,我憧憬无限。但一进村,我傻眼了:村里的房屋低矮、破旧,全村上下没一条像样的路,各家的垃圾散乱扔在路边,成群的苍蝇在上面嗡嗡乱叫。这里怎么比老家农村还要差呢?在我的想象中,首都的农村应该富庶繁华才对。这种现实和理想的落差,在不少大学生村官身上可能都曾发生。

该如何改变现状?我开始琢磨。王场村地处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东南角,位于三镇交界处,是有60户200口人的小村庄,村中经济主导产品为西瓜、蔬菜。自然季节种植西瓜、蔬菜,销售价格都平于或略低于市场平均价格,村里没有特色产业,也没有产业附加值。怎样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呢?我开始寻找出路:从河北遵化、正定等地的印字西瓜,到山西的紫枣种植,我自费跑了不少地方,但这些都不适合王场村实际情况。2008年,我与另一名大学生“村官”陈墨开始探索种植食用菌致富的路子。

食用菌种植技术要求不高,适于村民学习掌握,而且原料广泛,生产周期短、投资少。但要想在农村推广,如果看不到“甜头”,是没人会真的干起来的。为此,我们制订了带领村民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帮着村民富。

我们准备成立食用菌合作社,先干给村民看。但现实问题再一次摆在我们面前:开办农业合作社的资金从哪儿来,土地从哪儿来,技术从哪儿来,销路又从哪儿来。在这关键时刻,镇党委组织部长给了我们最有力的支持,“你们放手干,剩下的我来想办法”。镇党委书记亲自与村里协调,挤出10亩土地作为蘑菇生产用地,又专程交代镇农技推广部门,技术上给予最大支持。大兴区村官办也对我们的想法全力支持,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邮储银行从资金上想办法。在各方的鼓励支持下,我和陈墨拿着多方筹集的15万元,成立了北京爱农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以爱农、兴农、富农作为我们一切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走上了创业之路。

目前,我们的爱农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投资达到300万元,已经拥有16个崭新的蘑菇大棚,建起了保鲜库、采菇房、发菌室、接菌室和拌料场,还有一个蔬菜育苗和新品种实验推广基地,年生产瓜菜60多万斤。先后有100多户村民加入合作社的种植,直接和间接促进80余名村民就业,在合作社帮工的村民,月工资收入超过2000元。

几年下来,王场村发生了很大变化。村庄实现了绿化美化、家家用上了太阳能。王场村的点滴变化,触发了年轻人创业的激情。王场村的人均年收入从2007年的7800元提高到2012年的15656元,强村富民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王场村与多所高等院校进行了红色“1+1”结对活动。我们请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同学来为村民讲解生活卫生常识;请传媒大学的同学带村里的孩子到大学体验生活;请北京农学院的老师来讲课,把我们村作为农学院学生的实践基地;请北京体育大学的同学来村里教村民练习太极拳和养生功。我们还多方面加强王场村与外界的联系,促进村民的思想观念更新。

现在,我们村庄以蘑菇种植品牌和黑紫色农产品为切入点,逐步形成蔬菜、西瓜甜瓜种植和以蔬菜新品种示范、推广、配送为主的产业链条。下一步,我们准备发展旅游和餐饮,继续带动村民致富。

今年6月1日,我被选为村主任,感觉担子更重了。我现在的梦就是,在3年之内,让我们村民的收入再翻上一番,不但让老百姓口袋再鼓一些,而且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再高一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