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8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生存 不能苟活
□ 章木扬

无论怎么变,纸媒的价值取向都不应变化:真诚行事,坚持原则,追随真相指引的方向。

在经历了连续7年的报纸收入下滑后,格雷厄姆家族终于在本周宣布了壮士断腕的决定:将美国《华盛顿邮报》出售给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夫·贝索斯。至此,这家因“水门事件”而声名大振的大报结束了几十年的家族控制时代。

这让笔者联想到了另一则消息。日前,迎来30岁生日的台湾知名文学杂志《文讯》遭遇经营困难。无奈之下,《文讯》决定举行拍卖会,发动文艺界人士捐赠书画,拍卖筹款。台湾文艺界人士纷纷响应,短短几个月就捐出了600多件私人藏品。《文讯》现任总编辑封德屏说,承载了如此丰厚的馈赠与期待,哪怕是只能再多走大半日、多走一里路,都是甜蜜幸福。但在旁人看来,这甜蜜幸福中,着实五味杂陈。

在网络时代的残酷竞争中,纸媒的生存遭遇了极大挑战。生产严肃内容、坚持价值标准,越来越成了一项入不敷出的活计。在商业力量的冲击之下,报纸杂志的历史与操守显得不堪一击,纷纷走向凄惨的并购或者悲壮的募捐。这个时代到底怎么了?

首先当然是媒体变了。信息传播日益迅捷,读者对时效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而时效是新兴媒体的特长,却是严肃纸媒的短板。日子一长,报刊拥有的读者逐渐转投他途。和网络、手机、电视比起来,报刊这种过去的大众媒体显得小众了。

社会的心态也变了。扎实的细读已经落伍,现在流行的是一目十行的娱乐性浏览。这其实不新鲜,严肃的内容经常会落到大众的视野之外,远的不说,稍稍翻翻元朝和明末的历史就能看到同样的境况。可如今的不同在于,娱乐的内容汗牛充栋,真正享有大众媒介地位的媒体,也手握钞票和高科技,一股脑地向娱乐奔去,以此与竞争对手争夺大众的关注,以及更多的钞票和更新的高科技。有了高科技,读者的所有时间都被占据。即使是在等电梯、坐地铁、排长队的碎片时段,人们都被各种电子屏幕包围,“静下心来”阅读的机会也就渺茫了。

在这样的时代里,难道纸媒已再无生存空间,读者已无需深度了么?恐怕也不尽然。娱乐可以祛除精神疲惫,但不能助人抵达宁静;科技可以提升效率,却无益于明心见性。时间是一把锤子,会敲碎所有易碎品。等一切喧嚣散尽,只有那些更有分量的才会留下来。杰夫·贝索斯说,格雷厄姆家族的两类勇气,我希望能够学习。第一种勇气是,他们会说:等一等,要确认,不要急,再找个信源,因为新闻报道关乎实实在在的人,这和他们的声誉、生计及家庭都利益攸关;而第二种勇气是,他们会说:追踪报道这件事,不管代价有多大。《法兰克福汇报》的发行人之一弗兰克·席尔马赫尔则认为,一份好的报纸要能“为网络媒体的新闻狂躁降温”,并“破除其程式化的模式”。

无论搞不搞募捐,换不换老板,纸媒都会踏上改变的路。诚如杰夫·贝索斯在对邮报员工的信中所说,我们面前没有一份地图,指明一条前进的路径也并不容易。我们需要发明创造,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实验。但无论怎么变,纸媒的价值取向都不应变化:真诚行事,坚持原则,追随真相指引的方向。

报刊要生存,但不能苟活。惟此,才有恒久的可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