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高温天气继续“烤验”大江南北,各地因高温导致中暑的事件时有发生,四川、浙江、江苏等地甚至出现因患“热射病”而死亡的事件。为何近期中暑如此高发?什么样的天气容易引发“热射病”?人们该如何预防中暑等疾病?
据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专家李小泉介绍,当温度过热时,人体中的水分和电解平衡会遭到破坏,引发头晕、胸闷等一系列身体不适,这种情况称为中暑。“而对于身体抵抗力较弱者,若长时间、高强度地在闷热环境下作业,则容易诱发热射病这种重度中暑病症,通常表现为高热、体温达到40℃以上、皮肤干热无汗、神志障碍、脏器衰竭等,如得不到及时妥善救治,会对人体生命造成威胁。”李小泉强调,热射病只是极端情况,并不是普遍发生。
很多人认为中暑仅仅和温度高有关系,事实上,中暑并不完全取决于天气条件。“人体对热的感觉不完全取决于温度。”李小泉介绍,气温指的是空气温度,而实际上人体对热的感觉也与湿度等气象因素有关,当空气湿度达到80%至90%的时候,汗液很难散发,此时哪怕空气温度只有32℃左右人体也会感觉到不适;如果相对湿度降低,人体的耐高温能力便会增强。当相对湿度下降到30%的时候,人体的耐高温能力甚至可以达到38℃至39℃。
“在温度和湿度相同的条件下,如果所处的环境通风越好,人体对高温的耐受程度也会越高。因此从气象角度来说,温度、湿度、通风都是人体是否能承受高温的因素。除此之外,个人体质、阳光直射、工作环境等因素也会对人体热量散发多少,身体调节机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产生影响。”李小泉说。
李小泉建议,要做好长期应对高温的准备:首先要多了解一些预防中暑等夏季疾病的常识;要尽可能避免在下午等高温时段外出,避免长时间直晒。若无法避免上述情况,应该做好一些防护措施,如防晒遮阳、多喝淡盐水、多休息且尽量保持生活规律;要尽可能保持室内通风,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老人、小孩和户外工作者等特殊人群则是“热射病”的高发人群,应更加注意身体变化,及时降温,补充能量。
一旦出现中暑征兆,该如何处置?李小泉说,一旦出现心跳加速、头晕、头痛、呼吸急促等中暑症状,要尽快转移至阴凉处休息,有利于散热。用风油精或清凉油涂于病人的头部太阳穴;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丸等药物。轻度中暑基本可以自行缓解,若是重度中暑就需要及时就医,不要再继续工作。
“此外,高温天气还可能导致‘情绪中暑’,出现烦躁、思维紊乱、爱发脾气等症状,严重时甚至连睡眠质量、胃口等生理都会受影响。”李小泉表示,“情绪中暑”主要靠自我调节,同时要进行情绪疏导并以正确的认知态度积极面对事物,逐渐让情绪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