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3年8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乡融合拓新路
——甘肃河西走廊纪行之三
本报记者 王 晋 李琛奇

“马踏飞燕”是中国旅游的标志,也是甘肃武威市的城标。这件著名的青铜奔马,就是在武威城中出土的。

武威古称凉州,历史底蕴丰厚,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昔日“人烟扑地桑柘稠”,如今,传统的农耕之地正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

从武威市中心驱车往北,连接城乡的是一条新修的双向六车道大道。“这就是金色大道。”市交通局长范景林指着路旁的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金色大道路线平面图说,“你看,从金色大道延伸出来的绿色线是通往各园区的连接线,这条路把沿线的工业园区、农村、城市有机联接起来,形成了‘交通轴+葡萄串+生态绿地’的发展模式。城乡的空间距离拉近了。”

金色大道全长167公里,串起了29个乡镇、8个工业园区,形成了“一轴两城三组团”的生产力空间布局。依托金色大道,城乡得以交融,产业得以集聚,初步形成了要素聚集、资源共享、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骨架已经形成了,下一步是长肉充血的时候了。”对这条经济带的未来,范景林充满期待。

像许多农业地区一样,武威要发展,必须破解这样的课题:城市小,农村大;工业弱,农业强;城镇化水平低,城市带动农村能力弱、工业无力反哺农业。2012年,全市城镇化率为30.5%,比全省低了8.1个百分点。

针对这样的实际,武威市委、市政府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镇化率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制订了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

2011年8月,甘肃省政府批复实施《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整体规划》。通过新建高等级公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脊椎和主动脉”,打破城乡和行政区界限,在人口密度大、自然资源和工农业基础发展较好的优势地区集聚要素,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

核心区以金色大道为中轴,两侧依次构建绿化林带、经济林果区、居民区、设施农业区、高效节水大田作物区、外围生态区。全市约49%的人口、59%的GDP和64%的工业增加值集中于核心区,将成为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引擎。

产业发展是实现城乡融合的纽带。布局在金色大道一边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已经初具规模,记者来到聚兴物流有限公司钢化玻璃厂,工人们正忙着把玻璃送入高温处理生产线。厂长高廷龙是江苏常州人,到武威创业20年了。“这是今年新上的项目,这条生产线投资1000万元,预计3年能收回投资。”

武威海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是江苏江阴海润光伏集团的子公司,生产经理杨师乙介绍说,这里主要生产多晶组件,产品销往西北地区。他们去年4月动工建设一期工程,当年9月试生产,今年计划完成销售额2亿元。这也是公司为了应对国际订单减少,转身国内市场的一项举措。河西走廊光照充足,人力成本比东部低,虽然现在行业面临困难,但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

一些“农字头”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建设,为城乡融合增添了新的“催化剂”。武威市百利种苗有限公司位于清水乡,农户们正在管护刚育出的种苗。公司经理李文鸿告诉记者,他们的主业是蔬菜育苗,通过工厂化育苗,示范推广,为农民提供全程服务。温室大棚内,一排排西红柿长得一人多高,上面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这个棚有34个品种,农民经常来这里看,哪个品种好,就选哪个,委托我们育苗。我们采用单管滴灌技术,在节水的同时还不容易发生病虫害,蔬菜能达到绿色无公害标准。”

走进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新建的农民小康住宅,50岁的村民刘国安告诉记者,他家是去年10月搬进来的,住宅成本价是19万元,除去国家补贴和拆迁补偿款,自己只掏了10万元。他家承包了两个大棚,主要种辣椒、西红柿,去年收入在4万元左右。村党支部书记马元介绍说,“我们正向现代农业转型,下一步打算种有机蔬菜,去年试种了一些,利润翻了一番。今年我们着重发展礼品蔬菜,村里有专业合作社,打的品牌就是蜻蜓牌,不愁卖。”

近年来,武威经济呈现出增长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势头。去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98亿元,增长82.7%。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对现状并不满足,“我们的发展是在小基数、低水平上的快速增长。要尽快缩小差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奋力转型跨越,大力实施城乡融合、工业强市和生态立市战略,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