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8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汽车博物馆
沿着车辙去思索
□ 梁 子

这是个神奇的地方:迈上一步,一位汽车设计大师突然立体地出现在你的面前,面对面和你聊天,而他本人已去世多年;打开按钮,一辆车突然伴随着音乐跳起舞来,它同时还在眨着眼睛微笑;踩下油门,放大数倍的汽车“心脏”轰隆隆地向你展示它是如何向“全身”供血……。这许许多多的奇妙,全都“藏”在北京南四环边上的一座酷似大眼睛的建筑——北京汽车博物馆里!

“大眼睛”建成于2011年,建筑面积约4.9万平方米,自上而下分为创造馆、进步馆、未来馆和中国汽车工业经典藏品车展。跟随讲解员,我们先来到“过去”。

汽车与人的关系源于车轮,当第一条车辙出现在大地上的时候,人类的出行方式就开始了变革。5层创造馆入口处有一条长长的车辙向前延伸,伴随着整个“旅程”。一辆指南车静静地立在淡黄的光线下,诉说着车在遥远的过去的故事。指南车的指向仪指向南方,一指就是上千年,牲畜拉动着车辆慢慢地走过了这段长长的岁月。到了近代,车辆才摆脱了生物动力,使用汽油动力,成为真正的汽车。

也许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汽车是一种地地道道的“舶来品”。但汽车博物馆告诉我们,早在17世纪,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就在北京制造了一辆用蒸汽机驱动的汽车。这辆小巧的“概念车”,车体长度只有大约60厘米,拥有4个车轮和1个导向轮,用车身中央的锅炉产生的蒸汽驱动。在制作这辆汽车模型的同时,南怀仁也记录了他工作的全过程,并寄回欧洲公开发表。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能看到根据南怀仁当年记录复制出来的这辆古老的蒸汽车。

下到4层,我们“走进”了汽车的内部。一辆悬挂的汽车吸引了我的目光。这种悬挂很特别,不是整体悬挂,而是肢解分离悬挂,参观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汽车的每一个部位,对它内部结构了如指掌;但从远处看,它还是一个整车的形状。

那么,这些部位是怎么组装的呢?组装的流程是什么样呢?

走进一个四面是墙的房间,坐到一辆待组装的车坯上,灯光暗下来,伸手不见五指。突然,前方及左右墙上出现了影像,这分明是一个立体的汽车组装车间。随着墙上的影像变换及车身的启动,我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了一辆车,被传送带送入车间。车两旁的机械手开始运作,上上下下,前前后后,从组装零件到喷漆,观众从车的角度感受到整个组装过程。这种人车合一的感觉非常奇妙。讲解员介绍说,当汽车普遍进入人类的生活后,人与汽车的关系从利用和被利用发展到了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我们在呵护使用它,它也在呵护影响我们。”呵,原来汽车也有“哲学”!

了解了汽车的历史,才能知道汽车的今天;了解汽车的结构,才能知道汽车为何能奔驰在道路上。“大眼睛”在默默记录这一切的同时,遥望汽车工业的未来。

迈进未来馆,一个悬挂着很多水晶方块的立体主题造型首先映入眼帘,每一个透明水晶里都放着一个孩子设计的小汽车,造型各异、千奇百怪。未来汽车的小小设计师们,没准儿就在这里启蒙。在这儿,小朋友还可以通过听故事、观看汽车视频、驾校培训、亲自组装汽车、智能答题游戏等,亲身感受汽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学习汽车知识,树立公共安全和节能环保意识。

当然,未来馆还有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展示汽车带给人类的负面影响。走在玻璃地面上,人们可以看到北京西直门附近交通最拥堵的地段,整个路面全被小轿车塞满,汽车带给城市的压力不言而喻;玻璃地面上方,悬挂的投影柱则分别反映了汽车带给人类社会的另外三大问题——能源消耗、污染和交通事故。逼仄的四维环境会逼着参观者们反思:为了便捷的生活,我们付出了什么?怎样才能拥有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未来?也许,我们真该好好思索一下了,为科技的明天思索,为汽车和人类的明天思索,为地球的明天思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