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8%跃升至2012年的52.6%,实现了城乡结构的历史性转变。但在这一过程之中,土地城市化的速度远快于人口城市化,大量城郊农民被迫卷入城市化进程,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向新型城市化转变。
新型城市化的关键是人的城市化,也就是以城市为载体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生活品质。对于城改群众与城郊农民而言,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一些补偿,获得了一些财富,生活空间由农村转为城市,社会身份由农民转为市民,也由此而面临就业、理财、心理3方面的问题。这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
近年来,西安市未央区在实施“百村城改计划”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着力为城改群众解决就业创业、财富增值、心理疏导3个核心问题,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新型城市化之路,促进了人的城市化。
首先,就业关系到城改群众的可持续发展,是新型城市化的前提条件。为解决城改群众的转移就业问题,未央区通过组建培训集团,为城改群众开设数十个专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形成了集职业技能鉴定、就业培训、就业实习、职业介绍“四位一体”的培训机制,促进了城改群众转移就业。同时,未央区积极为城改群众创业提供小额贷款、知识培训、风险评估等全方位服务,扶持500余人成功创业,带动了更多城改群众转移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就业是城改群众获取稳定收入、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依托,只有使城改群众获得可持续的就业机会,才能保障新型城市化有序推进。
其次,财富增值关系到城改群众的生活质量,是新型城市化的重要环节。在城改拆迁过程中,未央区城改群众人均安置房屋面积117平方米,人均安置房屋价值68.5万元,在“一夜暴富”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盲目消费、赌博等问题。为避免城改群众坐吃山空,未央区积极为城改群众组织理财讲座,在讲授理财知识和解答投资困惑的过程中提高其理财能力,促进城改财富保值增值。同时,城改群众获得的经济发展用房由村集体统一经营、按期分红,这也成为城改群众财富增值的重要途径。财富增值使城改群众在城市化过程中减轻了经济压力,有助于顺利融入城市生活。
第三,心理疏导关系到城改群众的身心健康,是新型城市化的重要保障。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城改群众短时间内由农民转变为市民、由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必然会产生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为此,未央区通过在城改安置点建设戏楼、允许社区住户举办流水席、送文化下乡等方式为城改群众疏导心理。农村人文关怀是几千年乡土文明的结晶,有助于家庭内部血脉相融、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同事之间以诚相待,并且可以缓解城市生活的压力。因此,在新型城市化过程中应适当保留农村人文关怀,使城改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
(作者系西北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