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7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村庄里的中国梦
农村新闻部 徐 胥
今年6月30日,徐胥在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民族小学采访。这所学校是重庆市惟一使用苗语和汉语教学的“双语”学校。

越接触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就越发感叹市场的力量。

市场就像一支马良的“神笔”,触碰之处,活力倍增,发展速度提升。

我的老家是鲁豫皖3省交界处的一个小村庄,在谷歌地图上面甚至找不到名字。那里留存着我美好的童年记忆,有铮鸣作响的蛐蛐,青翠漫野的小山,还有几条小河,夏天孩子们都在河里洗澡。家有几亩田,亦是晨兴理荒秽,带月归荷锄。

随着年龄增长,褪去那层美好回忆的外衣,村庄的落后愈发明显,基本与世隔绝,回去只有早上的一班大巴。我常想,这里缺乏自然资源,交通闭塞,缺乏支柱产业,没有高技术人才。随着历史的车轮轰轰碾过,这里可能终将被淘汰。

前些年回去过几次,村庄里的人少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两层小楼多了,白墙红檐与青山碧水相映,京台高速从村子外几十公里处穿过,村南的盆山洞和隔壁五柳乡开发出了旅游业。

这个沉寂的村子有了活力。村里人素质有了提高,闲聊时也会说到国家新政和最新消息,也会说起当前的时尚“新玩意”:QQ聊天和微博。通过外出务工、发展交通、开发旅游,小村庄重建了与市场的联系,也被卷进了中国“进行时”。

这一切让我觉得惊讶,因为原来回家,总感觉像是进入到封闭的“时区”。但是如今,通讯和交通的发展消灭了隔绝感,在村里的时候,能强烈地感觉到和外面是一致的。时间在神州大地上走过,也绿了这里的杨柳,满了井塘。

这让我领悟到,所谓大象无形,一场波澜壮阔的改变行进中如春雨般“润物无声”。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在这样的改变中潜移默化形成的。

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报纸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同一版面上所列出的各条新闻中人物,也许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并不知道对方在做什么,但是读者凭借着在报纸标题旁所印的“日期”,将本来彼此无关的人们和事件理解为有紧密的联系:为什么它们被排在一起?因为它们发生在同一天,因为它们发生在同一地。于是读者就通过阅读报纸,想象出了一种“同时性”。

“中国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凭着百姓身边的改变重新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同时性”,所有人又被重新塑造在了当下。其实,民族认同并不虚无缥缈,本就附着在具体而微小的事情上,悄无声息改变民众的生活习惯进而滋生出新的想象空间。当村里的通知形式由口耳相传到大喇叭,再到短信、网络,具体形态的变化正累积为巨变。所有人被凝聚在一个“当下”,共同为一个明确而真实的目标“中国梦”而奋斗。

守在村口抽旱烟的老大爷会告诉你,这两天习近平总书记是在哪个国家出访;会告诉你孩子正在千里之外的哪个工厂里打工;也通过村干部了解到今年玉米的托市价和市场价相差几毛钱;记者来采访的时候,也会对村镇的发展规划议论上两句。这就是乡土中国的新文明形态,开放的公共空间里,越来越多这样的“好声音”。

这背后巨大的驱动因素必然是市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已充分表明:市场,是中国赢得梦想的路径所在。市场,更在世界范围内制造着一个有梦想的中国。

没有美丽乡村,也就谈不上美丽中国,而国之美丽,在于有梦。在新的时刻,所有人共同分享一个改革奋进的年代,市场触角在农村广阔天地里越伸越远的时候,新的民族想象正在积累形成之中,这个想象就叫“中国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