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各地已经发生过多起儿童溺水事件,这些孩子大多是父母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儿童。当然,即使父母在身边的孩子,也同样存在着发生这样那样危险的几率。但我们必须反思,如果这些留守儿童的监护没有如此缺失,那么,他们遭遇危险的几率能否大为降低呢?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留守儿童近6000万,占全部农村儿童总数的28.29%,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这些留守儿童中,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不确定或无人监护。他们的父母一方甚至双方都在外地打工,平时只能通过电话与他们联络。没有父母的陪伴,这些孩子的成长显得孤单而无力。亲情的缺失,使不少孩子的个性、心理异常,很大一部分表现出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脾气暴躁等,对他们的学习和今后的人生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更为现实的是,由于缺乏有力的监护,这些孩子还更多地面临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影响与危险。数据显示,14周岁留守儿童的日常在校率仅为88%,其余的12%就在社会上游荡,不仅容易受到意外伤害,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而寒暑假期间,这些孩子都将暂时脱离学校的管控,他们在假期中的安全与教育,是一个我们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近年来,全国妇联联合中央综治办、教育部等部门,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各地方政府也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民生工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如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托管中心,实施“留守家属综合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试点”等,效果明显,但还不足以覆盖所有的留守儿童。
除了留守儿童,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也面临假期教育与安全问题。在假期,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他们大多也处于“放养”状态。如何有效调动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面的力量,把这些孩子也有效地管理起来,使他们的假期生活有组织、有规范、有秩序,也是社会管理中需要尽快解决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