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社会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7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梁上的老包头”脱胎换骨
——内蒙古包头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陈 力 通讯员 张丽枝

○先规划后建设、先安置后拆迁 ○各方筹资、上下协力 ○党员干部成为棚户政策讲解员

6月14日,内蒙古包头市北梁棚户区的居民高俊平和老伴一起,走进刚刚建成的“惠民新城”小区看房。曾以为“一辈子都会住在棚户区”的高俊平,一直住在一间2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烟熏火燎的煤炉、需要排队等待的旱厕、漏雨的房顶,是他几十年里每天需要面对的生活环境。“这个新小区真不赖,比我想象的好多了!”高俊平站在敞亮的“样板房”里四下打量,笑得合不拢嘴。

据统计,像高俊平这样的城市棚户区居民,包头市还有12.4万。

“北梁棚户区被人们叫做‘北梁上的老包头’。那里90%以上房屋为上世纪50年代的土木结构,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5平方米。东河区登记在册失业人员的70%、低保人员的40%以上拥挤于此,行路难,如厕难,吃水难,防火难……”包头市副市长高志勇告诉记者。

为了让棚户区的居民住进好房子,包头市对北梁片区的改造规划早已开始实施。特别是2011年以来,北梁棚户区改造已累计投入资金20.8亿元,完成核心区1.1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改造任务,共安置居民1.02万户3.06万人。

改造越深入,难度越大——北梁核心区域内每亩的征拆成本约180万元,形成净地后公开出让,目前的市场价格只有130万元,拆迁成本与出让价格“倒挂”——棚户区改造渐成死棋。

老路不通,另辟蹊径。今年年初,包头市决定采取“异地搬迁为主,原地改造为辅”的工作方式,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安置后拆迁”的实施步骤,尽快实现北梁区块死棋变活棋、“忧居”变宜居。

随后,北梁棚户区改造时间表确定,改造“指挥部”从东河区上移到包头市,“北梁区改造”也被纳入自治区的统一规划。

资金筹措怎么办?

上下协力,多方筹资。经前期测算,北梁棚户区改造计划总投资约200亿元,其中建设及回购安置房资金约77亿元,征收补偿约33亿元,市政基础设施配套约48.5亿元,融资成本约41.5亿元。东河区区长史文煜为此算了一笔账:包头市从今年起连续3年每年投入10亿元,以后年度投入25亿元,市本级投入资金55亿元。自治区财政专项补贴10亿元,国家在公租房、棚改房、廉租房等方面补贴资金10亿元。此外,申请银行贷款125亿元。伴随着改造的推进,北梁棚户区可出让土地7500亩,进行综合配套后可实现土地收益125亿元——能够实现资金平衡。

群众工作怎么做?

搬迁改造过程中,东河区特别打破传统的“一片区一支部”模式,按照约200户居民为单位,划片建立居民党支部、居民小组各122个,区委组织部对新任党支部书记、居民小组长和居民代表进行集中专题培训,帮助他们学习棚户区改造政策经验。这些党员干部和居民代表成为棚改政策的讲解员、征收安置的宣传员,保证了棚户区和谐搬迁、满意搬迁。杨力军一家和父母住在福义街社区一间只有18平方米的房子里,属于困难家庭。当初,杨力军希望政府为他提供两套70平方米左右的房屋。党员干部多次面对面为他讲解征收优惠政策,换位思考帮他计算“征收账”。最后,杨力军同意了征收方案,接受了廉租房的建议。拿到钥匙时,他激动地说,“若不是社区党支部为我考虑得这么周全,我还不知什么时候能住上新房呢!”

据了解,目前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新建安置房建设选址已经确定,8宗2354亩土地作为搬迁居民安置地块选址,十分方便居民的出行、就学、就业和就医。

6月15日,安置房一期建设项目开工。据介绍,一期项目总建设规模达到40多万平方米,确定惠民新城、鹿城福满园、井坪、禧福苑4个廉租房项目用于安置北梁低收入家庭。首批909套廉租房已具备入住条件,并通过公开抽签摇号的方式,向北梁20户居民先期发放了住房钥匙。“预计今年将有3万居民走出棚户区,实现宜居梦,开始新生活。”高志勇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