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7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在平衡供求而非追求“静若止水”
——从阴雨天气看农产品价格涨跌及调控
本报记者 乔金亮

近年来,一些地方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调控手段过于简单,难以治本,还时常因释放出错误的价格信号而造成更大幅度的波动。未来农产品价格温和上涨将会常态化,政府应把更多精力放在推动生产和市场流通领域的深层次变革上

近日,我国北方不少地方遭遇连绵阴雨,对菜价造成一定影响。7月14日,北京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为每公斤2.26元,周环比上涨2.73%,涨幅虽然不太明显,但仍比去年同期高12.44%。同时,该周内的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11.16%,而上一周为6.57%,说明菜价波动幅度趋大。

“北京的夏季蔬菜主要来自河北张家口、承德,山西大同,以及内蒙古的乌兰察布、赤峰和东北地区。降雨对北京蔬菜供应整体影响不大,只是造成价格频繁波动,且菜价已经连续1个多月高于去年同期。”新发地市场统计部门负责人刘通告诉记者,尤其是小油菜这类速生菜,价格涨落明显。近期新发地的小油菜全部来自北京及周边。目前条件下,如果光照适当,两周就可以种植一茬,价格自然会涨涨跌跌。因此,刘通说,“即使上涨,时间超不过两周,如果下降,时间也超不过两周。”

入夏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常出现大范围阴雨天气,对蔬菜的生长、采摘、收购造成较大影响,以至菜价经常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当前,我国粮油价格基本稳定,但个别蔬菜为代表的部分鲜活农产品和葱姜蒜为代表的部分小宗农产品价格涨跌频现,对产业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10多年前,大多数分析就把鲜活农产品市场波动归因于信息不灵,并为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发布做出了艰苦努力,可时至今日,同样的困扰依然不断重现。”农业部市场司副司长张兴旺说,这迫使我们把目光重新聚焦到这些产品供求关系上。

张兴旺说,我国已经度过蔬菜水果短缺年代。然而,在这些农产品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如果不能同步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从总体上平衡供求关系,出现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过剩就难以避免了。

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院李国祥说,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统一,这决定了农产品供求关系及市场表现必然受到季节、气候、周期等多重因素影响。

近年来,一些地方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调控手段过于简单,过高时抑制价格、过低时临时援助,虽然短期效果显著,却难以治本,还时常因释放出错误的价格信号而造成更大幅度的波动。“对农产品价格波动不应过于敏感,一定范围内的价格波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有利于调整市场供求。”李国祥说,忽视农产品供求关系的特殊性,寄希望于把市场调控到“静若止水”的程度,必然影响到调控目标及政策设计本身,进而对市场正常运行和自我调节功能带来负面影响。

专家表示,我国农业目前已进入高成本、高价格、高补贴时代。农产品平稳涨价有其合理性,符合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的趋势,有利于保护农民的积极性。未来,农产品价格温和上涨将会常态化,政府不宜对农产品价格上涨进行过多干预和管制,而应把更多精力放在推动生产和市场流通领域的深层次变革上,特别是做好城市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工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