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7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昆仑绝顶织天网
——兰空某雷达旅艰苦奋斗创新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李争平 通讯员 曹传彪 范 军

大漠仲夏,骄阳似火。兰州军区空军雷达某旅机动营野外训练场上,高原机动适应性训练正在进行。走近这支诞生于炮火硝烟之中,孕育了空军授予“昆仑山上好四站”荣誉称号的英雄部队,记者深深感到,比沙漠风暴更顽强的,是官兵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比炎炎烈日更滚烫的,是官兵们投身强军梦的火热情怀。

吃苦只算奉献 作为才是贡献

2012年6月军校毕业被分到旅里担任战勤连排长的马志强,尽管对部队驻地自然环境恶劣、工作条件艰苦有了一些心理准备,“可刚下火车,老天爷就给了我一通‘杀威棒’,一阵狂风把帽子刮上了天,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一路把我送进军营,当时我的心就‘咯噔’一下,竟然冒出‘赶紧撤’的想法。”说起下部队第一天的“私字一闪念”,马志强嘿嘿乐了。

更让马志强没想到的是,都说“待着就是奉献”的艰苦地方,部队管理竟如此严格:第二天早晨,瞧着窗外漫天沙尘,我以为不出操了。当嘹亮的出操号声一响,我手忙脚乱跑进训练场,旅长政委早已昂首挺胸站在队列排头。

老一辈雷达兵在海拔5753米的喀喇昆仑山,以“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的艰苦奋斗精神,创造了组建3个月即担负战备值勤的奇迹。旅长易志勇一上任,立即率领机动分队再上昆仑,一路上,以实战化为背景,反“敌”空袭、等级转进、战场救护等10多个科目轮番演练,最终形成12套新战法。

营区宣传灯箱里的一个个人物故事,引起记者的兴趣。旅信息化中心管理员陈兆录,只有初中文化,新兵下连被分到卫星小站。他从最基础的电脑知识学起,最终成为旅第一位通过计算机四级考试的战士。如今,他制作的登记统计系统软件,在旅作战资料统计等领域派上了大用场。

旅自动化站站长王军强,因在旅信息网络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两次被上级机关选中。但他执意扎根一线部队,被评为全军优秀技术干部。前不久,他行程数千公里,将信息网络拓展到全旅所有基层单位。

“新一代戍边人,既要讲奉献,更要讲贡献;既要待得住,更要有作为。”马志强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守成没有出路

创新赢得未来

“目标出现,各雷达站密切监视!”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各项数据信息奔涌传输,在相隔千里的旅指挥部与雷达站间往复交流,多方向、多站点、多系统立体防空网迅速铺开,搜索、跟踪、捕获一气呵成……这是记者采访中目睹的该旅依托信息系统展开的旅、营、战3级联动作战演练。

旅政委李树金说,因为部队地处偏远,基础条件相对落后,前些年,训练还沿用“一板一本一尺”的老模式,训练水平裹足不前。那年,上级组织训练比武,旅里千挑万选了几名训练尖子,结果都铩羽而归。

摔个跟头捡个明白。旅党委深刻感到:面对信息化新军事变革,艰苦奋斗光有激情不行,还得靠创新赢得未来。他们制定了旅信息化建设3年规划,完成“光缆全覆盖、网络到营连、实现信息化”目标;自主研发预警指挥信息系统,推动军事训练网络化。

去年7月,在旅军事专业比武中,列兵韩磊获得操作专业第一名。李树金说,这是因为旅党委根据基层需要定员,结合个人特点定岗,瞄准实际岗位练兵,优化专业分配,整合训练资源,一套行之有效的动作下来,使新专业技术兵成才周期大大缩短。旅里还针对日常空情变化和突发情况处置,自主研发12套模拟训练软件,推进训练效益稳步提升。

创新的思路一旦开启,攀登的脚步就不会停歇。该旅优化兵器配置,装备性能优势互补,探测距离大大延伸;整治现有阵地,减少遮蔽提升探测距离,调整雷达工作状态,发挥装备最佳效能。在不增加装备的情况下,部队预警探测能力大幅跃升。

他们还针对任务区域特点,制定了空中反恐等多种特情异情处置预案。去年6月的一天,某民航班机发生空中异常特情,旅值班警戒系统首先发现,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实施等级转进,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并密切监控航路上其他飞行器,配合航管部门实行航路避让飞行管制,保障引导飞机安全返航。

近年来,该旅先后圆满完成中塔联合反恐演习、“和平使命—2010”联合军演等重大任务的空情保障,情报优质率始终保持100%。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