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6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两江新区——
产城一体再提速

6月重庆,艳阳高照,风正帆悬。

朝天门码头对岸两江新区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现代化新兴城市的轮廓已经越发鲜明。在过去的3年里,作为我国内陆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这台内陆城市的发动机一再提速,从开放的三线逐步走向了一线,引擎效应日渐显现。

一组数据的对比可以直观地看出两江新区的发展:2012年GDP达1476亿,年均增长22.3%,同比增长20.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49亿,增长27.2%;地方财政收入204亿,增长23.1%。今年以来,两江新区经济实现良好开局,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15.68亿元,同比增长34.1%,进出口总额43.65亿美元,同比增长65.9%。

发挥优势布新局

在重庆采访,当地建设者常用“优势叠加”来形容两江新区建设之初所面临的发展机遇。

两江新区适逢国家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全球产业转移、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多重重大发展机遇,而且两江新区的基础设施、开放平台和产业集聚等都有了相当的基础,发展潜力巨大。

结合自身优势和功能定位,两江新区从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入手,广泛集聚国内外高端生产要素,重点打造“333”产业体系,即:汽车、电子信息、云计算等3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规模性产业;通用航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3大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成长性产业;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3大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服务性产业。与此同时,两江新区还规划建设了区域性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增强西部“发展极”功能。

如今在两江新区,无论是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在直奔“微笑曲线”两端,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随着今年3月太平洋电信(重庆)数据中心的正式投用,两江新区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新型信息化产业链初步形成,电子信息产业产能快速释放,今年一季度就实现产值增长超过70%,接近去年产值的一半。

重庆市副市长、两江新区管委会主任凌月明表示,两江新区正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产业高端化、高质化、集群化、绿色化,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开发开放路径新

在两江新区采访,我们看到了不少好规划,如两江新区通过打造保税、金融、会展、物流和信息等5大开放平台,增强要素集聚和扩散功能,在大开放格局中谋求大发展。3年来,两江新区大力进行开放型经济建设,深入探索内陆开发开放新路径,抓住全球和沿海产业大转移契机,垂直整合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为内陆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型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样本。

随着开放路径的逐步成型,一大批跨国企业纷纷将投资的战略目光转向两江新区。这些跨国企业,在为两江新区带来全球优势资源的同时,也提升了新区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开放度。站在两江新区水土工业园的观景台上远眺,云计算广场、两江国际云计算商务中心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电子信息项目尽收眼底。

“产城一体”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在两江新区,产业不仅仅是制造业,而是逐步向与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等领域延伸,给产业和城市发展带来了活力。

城乡统筹绘新图

两江新区的功能定位之一就是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统筹城乡,实现协调发展是两江新区面临的历史性任务。”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汤宗伟说,没有城乡的全面发展,两江新区就无法承载起内陆开放门户的重任,难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面对新要求,两江新区提出,直面民生诉求,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既建设富裕发达的经济新区,也建设民众幸福的社会新区。

汽车沿着双向8车道的两江大道往东行驶,道路两旁大树林立。在大道尽头,就是位于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的“和合家园”安置房小区。这是两江新区为“农转城”人员量身定做的安置房,小区总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住房1.49万套。

“和合家园”只是两江新区产城融合推进城乡统筹的一个缩影。两江新区在开发开放中,靠近产业聚集区选址建设公租房、安置房,让农民就地成为市民和产业人才,打造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产城融合推进城乡统筹之路。

如今,两江新区“产城一体”的发展格局逐渐清晰,一个现代产业与现代城市有机融合的现代都市新区正迅速崛起,百姓安居乐业的梦想在这里逐步成为现实。

“西部地区的繁荣、发展与稳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环。”凌月明表示,两江新区将大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实干,努力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