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6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就业难”要从“根”上破解
姚 俊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再加上往年未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求职人数创历史新高。而有关数据显示,今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却有降无增。“最难就业年”更加暴露出“就业难”背后的深层次矛盾。从“根”上破解这道“难题”,还须多管齐下。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一环,就是要推动高校改革。当前,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较低的现象十分突出,充分反映出一些高校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市场不需要,加剧了“就业难”。因此,某些高校应当从长远和国家与社会的大需求出发,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培养更多专业对口、素质过硬的人才,以适应市场需要。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多方面的改革为就业创造良好环境。要继续简政放权,进一步释放企业活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建立健全与就业相关的科学完备的制度机制,减少“拼爹求职”、“找关系就业”等非正常现象,为广大青年凭真本事就业打造公平竞争的平台;通过鼓励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禁止招聘歧视等措施,使更多未就业者变为就业者。

此外,转变择业观念也很重要。舒缓就业压力,很大程度上要靠未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适当降低“期望值”,实现在更广的领域就业。比如,可以选择到基层去,在“接地气”中放飞就业梦想。再比如,可以转向自主创业,眼睛盯住市场,确定正确的创业方向。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引导青年深入相关领域搞好调查研究,历练过硬本领,不断提高适应社会需求的创业能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