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6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春绽放在志愿行动中
本报记者 党涤寰

王一硕、史峻杰……这是一串镌刻在河南中医学院光荣榜上的名字。它记录着该校一批批志愿者的无私奉献。

自2003年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启动以来,河南中医学院通过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服务河南省贫困县、“三支一扶”等多种形式,分批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陕西省和河南省的贫困县输送了245名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从事支医、支教等服务项目。

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期间,扎根基层、埋头苦干,在艰苦环境中磨砺意志,在服务群众中成长成才,在无私奉献中释放青春的光华。王一硕,2003年首批西部计划志愿者,在陕西省麟游县带领群众种植中草药脱贫致富,荣获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中国大学生2006年十大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史峻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医院服务。两年的服务期结束后,他决定扎根基层,做“不走的志愿者”,成为一名真正的兵团人。其后不久他患上了白血病不幸病逝。按照遗愿,他的骨灰一半埋于家乡,一半撒入他工作的新疆额敏河畔,表达对新疆第二故乡的热爱和对志愿者事业的深深眷恋……

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诠释着河南中医学院志愿者们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精神。

河南中医学院创立了“服务、引导、教育、管理”的学生工作新理念,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层工作,形成了整套的培育体系,以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志愿服务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专门划拨资金进行奖励。对志愿服务西部和贫困县的毕业生,服务期间表现优秀,可适度减免学校助学贷款,扎根西部和基层就业者全额减免学校助学贷款;在志愿者服务期满后报考本校研究生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服务期满留校工作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学校对志愿者进行动态跟踪和管理。与志愿者建立长效联系,为志愿者服务期间及服务期满后持续进行关注和支持,努力帮助他们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全面健康成长。当王一硕作为志愿者在陕西省麟游县带领农民种植中药材遇到技术难题时,学校选派专家帮其解决。

目前,该校已有10多个志愿者服务类社团,30多支志愿服务小分队,2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常年活跃在社区和农村,开展医疗服务、艾滋病防治、食品药品安全宣传等活动,续写雷锋精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