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聚焦三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6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河流域发生洪水的几率增大——
“汛”问黄河 有备无患
本报记者 张 雪

河南省济源市克井镇境内的山谷里,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到2014年底,河口村水库将在这里建成。这个建在黄河支流沁河上的重要“关卡”,能让历史上屡次泛滥的沁河下游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河口村水库将和黄河中游干支流上已建成的三门峡、小浪底水利枢纽,伊河陆浑和洛河故县水库,一起构成更加可靠的防洪工程体系。

“这两年黄河来水明显增多,2011年黄河发生严重秋汛,干流出现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2012年上中游连续出现4场编号洪峰,黄河流域发生近30年来最大洪水,流域来水呈现转丰迹象。根据气象预测,今年汛期黄河流域河源、湟水流域及中下游部分地区降水可能偏多,这些地区是黄河暴雨洪水主要来源区。也就是说,黄河流域发生大洪水的几率增大了。”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防办主任毕东升说。

洪水量级的长期准确预报是世界性难题,“发生大洪水几率增大”的结论只是根据周期性规律,以及统计分析作出的判断,但防汛准备是一项只能信其有的工作。一旦洪水来袭,防洪工程加上非工程体系就是与洪水斗争的“底牌”。

黄河河道宽阔,长期以来,在两岸大堤内的广阔滩区生活着近190万群众,他们对黄河洪水感受最深。在位于滩区的河南省兰考县谷营乡姚寨村,60岁的秦建利经历过大大小小很多次洪水,用他的话说,“已经习惯了洪水带来的灾害”。但他感觉,这几年洪水泛滥明显少了。

2012年7月,黄河干流曾出现1986年以来最大洪水,相继形成4次洪峰,在黄河中游干流吴堡站洪峰流量高达10600立方米/秒。小浪底水库发挥拦、蓄、削洪的综合调蓄作用,将下游洪峰流量成功控制在3500立方米/秒以下,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以保障。

通过多年建设,黄河流域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防洪工程体系,即使洪水不期而至,通过综合运用防洪工程体系,可尽量化解洪水威胁。

防洪工程体系是基础,在黄河防洪中还需要非工程措施的配合。首先要加强水情测报。为此,黄委会建立数学模型,针对下游花园口站可能发生的8000立方米/秒、10000立方米/秒、15000立方米/秒三种不同量级洪水,对河情、工情、险情和灾情模拟预测,并根据结果制定应急预案。其次要落实防汛物资储备。惠金黄河河务局副局长谢爱红介绍,防汛物资储备分三级,除了国家常备物资还有社会团体备料和群众备料,这些物资在汛前都要准备就绪。再者,做好防洪队伍准备。河南黄河防汛应急抢险队队长刘德龙说,一旦出现险情,防洪队伍从接命到出发只需要5分钟到10分钟。

依靠这些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以及沿黄军民的严密防守,黄河下游创造了连续60多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纪录。黄河上中游干流河段和主要支流在防洪治理方面也取得很大成效。然而,黄河防汛并非无懈可击,治黄工作不可停下脚步。

在河南省开封县刘店乡欧坦村附近,沙质河床导致河势游荡多变,主流摆动频繁。开封第二河务局局长苗守卫说:“黄河河势变化无常,目前只能通过控导工程引导水势走向,由于目前这段工程还不完善,一旦形成畸形河势,超出工程控制范围,让洪水抄了工程‘后路’,将会对背河低滩区4万亩耕地造成威胁。”

控导工程不完善只是一方面,黄河下游临黄大堤1300余公里,已修建标准化堤防714公里,其他堤防建设仍需加快。

黄河难治,因为不仅要有效防御洪水,还要妥善处置泥沙。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采用“拦粗排细、调水调沙”的运用方式,减淤效果明显。“在黄河中游尽快建设古贤水利枢纽,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调水调沙,减缓黄河下游河道淤积,这会对保障下游安全起到重大作用。”水利专家建议。

黄河许久不见大洪灾,是好事,但容易让人淡忘洪水带来的伤害。在黄河流域大防洪中,还要不断强化广大干部群众的风险意识,按部就班进行防汛演练,宣传避险知识,确保预案周详,装备到位,时刻绷紧安全度汛这根弦,一旦洪水来袭,才能应对不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