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6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扎根泥土创新业
图 马秉蓉在厂房内检查芽菜。今年29岁的马秉蓉在宁夏固原经济开发区大学生创业园里可谓小有名气,她自主创业,如今经营着馨芽苗菜培育中心,掌管了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大部分的芽菜供应。

李 然摄(新华社发)
图 彭贤明在农场里喂养贵妃鸡。在福建省南靖县梅林镇云水谣景区,两个“85后”小伙子简佳强和彭贤明已经当了近两年“农场主”和整整一年土楼宾馆老板。

新华社记者 许雪毅摄

特色养殖趟出致富路

本报记者 吴秉泽 通讯员 王立信

地点:贵州省龙里县巴江乡烂田湾村

创业心得:要踏踏实实地干,认真研究市场,找对路子,总能干出一番大事

6月4日一早,记者踏着晨曦,走进了贵州省龙里县巴江乡烂田湾村彭开华的竹鼠养殖场,数百只灰色的小家伙正美滋滋地享用“早餐”,叽叽叫个不停。

据彭开华介绍,他目前存栏的竹鼠将近6000只,今年已收入20多万元。

刚过而立之年的彭开华,2003年从黔南民族医专毕业后,先后在东部地区打过工、开过药店。2009年的一个偶然机会,他发现饲养竹鼠商机大,决定回乡饲养竹鼠。

听说彭开华要回乡养殖竹鼠,父母很想不通:“上了4年大学,怎么又回农村呢?”

除了父母的反对外,要把养殖场办起来,彭开华当时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技术、市场、资金、场房,都是急需解决的难题。

下定决心后,彭开华多方查阅资料,学习竹鼠养殖方法,并先后多次到云南、广西以及贵州省铜仁等地,实地考察、跟班学习。

“创业最怕没市场,市场好才能成功。”看到不少创业者都因产品和市场不对路而失败,让彭开华在市场调查上分外认真。为从根本上解决销售问题,彭开华认真研究他人失败的教训,多次专门到贵阳等地上门推销,并签订了一批长期购销合同。

彭开华回乡创业,当地政府也提供了大量支持,帮助他协调贷款、租赁土地。

在校期间所学的医学知识也发挥了不小作用,尽管没学过兽医,彭开华还是依靠先前所学,很快就成为了竹鼠医生,养殖中的大病小疾都能解决。

2010年,彭开华的养殖场初见效益,当年收益达5万多元。

“搞养殖,单打独斗不行,有规模才有影响力。”为扩大规模,彭开华于2011年底注册成立了龙里远华竹鼠养殖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方式,带动60余户当地群众参与养殖竹鼠。目前,在彭开华的带领下,烂田湾村年出栏竹鼠3000余只,彭开华也成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谈到自己的创业经历,彭开华告诉记者,“现在的农村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关键要踏踏实实地干,认真研究市场,找对路子,总能干出一番大事。”他也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回乡创业,“没有人才,农村怎么发展、农民怎么富裕?”

给农民当电商经纪人

本报记者 薛海燕 通讯员 王孟颖 张 辉

地点: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

创业心得: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探索形成“基地+门面+网络”的新型创业形式

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园里,几名大学生正在进行快递打包。“我们网上经营的全是地道的土特产。”吴集镇大学生葛晓芹说,“我卖的是北吴集花生,今天已经做了22笔生意,销售额有4000多元呢。”

淮阴区建立了淮安首个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园网络运营中心,创新传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逐步探索形成“基地+门面+网络”的新型创业形式。创业园实体展示店位于淮安义乌商贸城三楼,共有22间门店,主营女鞋、服饰、休闲食品、干货,农副产品等,预计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创业园不仅可以把淮阴各类农副产品、工业产品推销出去,还能更好地展示大学生创业的风采。目前,像葛晓芹这样的大学生微电商已达150多人。

丁集镇王练军是在淘宝上注册店铺创业的第一批大学生。王练军网上销售的主打产品是黄瓜。据了解,丁集黄瓜是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深受市场欢迎。“我每天做的其实就两件事。”王练军说,“一是从农户那掌握当天要出哪些农产品,总量有多大,然后让网络运营中心在网络上发布这些新鲜农产品,注明价格、产地及产品营养价值,并将出棚价格以短信形式发送到注册消费者的手机上。二是网站收到付款后,迅速把钱送到农户手中。”

葛晓芹说:“我们有基地,有企业,我经营的北吴集特色花生有不同口味多个品种,都是从村里批发来的。”葛晓芹除了做网络销售外,在城区一个大型商贸城还开了一家实体店,同样批发销售花生。为鼓励大学生创业,淮阴区政府出台了优惠的创业政策给予扶持,不仅在市场管理费上进行减免,提供3万元至5万元免息的贷款,还提供建设基金,并对一些大学生创业项目给予奖励。

为着力打造市场品牌,他们还专门设计了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统一标识,将实体店装潢、产品包装、网站建设的标识全部统一起来,这样购买了相应标识农产品的消费者,只需点下溯源编码,就能查到这些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淮阴区新渡乡大学生何佳佳打开网页对记者说:“这是我卖的新渡草莓,你可以查询到什么时候种植、什么时候施肥,管理进程一目了然。”

观光农业大有可为

本报记者 吴陆牧

地点:重庆市云阳县高阳镇梨树村、双土镇无量村

创业心得: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发展果树种植业,构建以生态观光农业为主体的高效农业开发经营体系

汽车出重庆云阳县城往西北方向行驶25公里,沿着盘旋的山路来到海拔800米的高阳镇梨树村。在山腰的一片果林,记者见到了正忙着的杨大可。“准备在这里建一个面积1300亩的立体生态观光农业园,目前果树已经都栽种上了,正在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杨大可告诉记者,他计划依托高阳镇的高山生态农业资源,按照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要求,将旅游和农业结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和休闲农业,以此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杨大可今年38岁,老家在云阳县双土镇无量村。2000年,大学毕业的杨大可放弃了大城市里优厚的工作条件,回到了无量村,开始用自己掌握的现代农业科技带领村民种植大果水晶梨。“当时就是觉得乡亲们身处深山,观念落后,信息闭塞,增收致富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指导。我回到家乡创业,就是想帮助父老乡亲们脱贫致富。”

杨大可在无量村发起创建了云阳县水晶梨专业合作社,他走村入户为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并与村民签订了协议,以“包成活、包技术、包回收”的形式,统一供料、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种植成本更低,销售价格更高。随后,他开始推行树下种草、以草养畜、畜粪肥树的循环经济模式,建起了一片又一片的高效生态循环果林。如今,贫穷的无量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的年收入从不足千元增加到六七千元,有的果农收入达到了几十万元。

“在无量村,我主要是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发展果树种植业;在梨树村,我想打造的是一个以生态观光农业为主体的高效农业开发经营体系。”杨大可说,在他的构想里,这个经营体系的特点是通过“龙头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使农副产品种植(大果水晶梨、大可牌优质李)和养殖高山优质清水鱼、产品加工、产品销售有机结合,形成农副产品立体高效开发生态圈和高山纳凉点暨乡村旅游示范点。“这个立体生态观光农业园投入运营后,将会带动这个村乃至整个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持续发展,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谈及未来,杨大可信心满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