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读者之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规范儿童用品市场秩序
北京中国木偶剧院,儿童音乐剧《桃花公主》的演员在给小观众讲述幕后故事。近年来随着北京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儿童文化消费成为新的潮流,市场潜力巨大。 本报记者 赵 晶摄

“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许多读者来信呼吁,进一步规范儿童用品市场秩序,建立健全儿童用品市场长效监管机制,为少年儿童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以有利于孩子们安全健康成长。

儿童食品:期盼安全放心

几天前,婆婆给我家宝宝买了一袋蔬菜口味小馒头,包装精美,价格昂贵。可是当我仔细查看包装袋,却发现里面含有多种色素,所谓蔬菜口味,只是用色素染成绿色而已。这引发了我对儿童食品的担忧!自从宝宝出生后,为了让他吃到安全健康的食物,一直为他购买高档儿童食品,但价格高档的食品品质“档次”真的够高吗?

事实上,我国的儿童食品“档次”普遍偏低,与我国对儿童食品安全规定的门槛相对较低有关。在国外,亮蓝等食用色素早已禁止添加入儿童食品,可是在我国却缺少相关规定,色素等添加剂依然在儿童甚至婴儿食品中大行其道。儿童食品应慎之又慎,希望国家尽快修改相关法规,制定更为严格、更为科学的儿童食品安全标准,将中国儿童食品生产的门槛提上去,才能让中国儿童食品的“档次”提上去。

与大城市的儿童食品相比,农村市场上的儿童食品安全则更加令人担忧。据了解,目前我国农村儿童食品市场上,一些山寨品牌的劣质食品大行其道。很多无良企业利用农村地处偏远、信息不畅等特点,生产一些似是而非的冒牌食品欺骗百姓。希望相关部门对农村儿童食品市场加强监管力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食品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儿童食品市场良莠不齐,期盼政府提高标准、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从多方面加强儿童食品管理,力求让儿童吃上放心食品,保障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也让天下父母少一分担心,多一分信任。

(河南省漯河市海河路 王 琦)

早教市场:乱象必须治理

笔者的儿子现在20个月,经常会接到早教机构的电话和邀请。在同这些早教机构接触过程中,发现早教市场存在种种乱象:一是以“托”代教,其实把这些幼儿带在学习班里,就是帮助家长带孩子,管好吃喝拉撒;二是以“玩”代教,把这些幼儿聚在一起,做些简单的游戏,如撕树叶、爬行比赛等;三是以“灌”代教,把幼儿园开始学习的知识提前强行灌输给这些幼儿,如简单的汉字、数字等。

这些价格不菲的早教班,尽管学不到什么东西,却还能招到很多幼儿学习。这背后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当前独生子女较多,家长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思想影响,促使早教市场水涨船高。而早教机构受经济利益驱动,往往违反早教规律和科学施教原则,随意增加授课内容。笔者认为这种早教乱象若不加以严格监管,将会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日后与学校的有效衔接,有关部门应当严格监管。

一是明确早教机构、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关系,严格早教机构的资质、资格和安全条件。二是对早教机构也应设立主管部门。可以立法明确早教机构的主管部门,或者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工青妇、民政、教育和公安等部门共同监管。三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比如多建立小区公园、街心公园、社区幼儿活动室、图书馆幼儿专用馆、电视台幼儿频道等。这些社会化的幼教功能若能得以加强,则会使孩子接受更全面的教育。

(北京市前门东大街 任国征)

儿童文具:不应追求高档

目前,儿童的文具用品的高档化,到了令人惊诧的程度:一个书包标价200元以上,一个文具盒可以卖到60多元,一个转笔刀要28元,买一块橡皮也要花5元……

其实,这些高档次、高价格的儿童文具用品,就其用途和功能来说并没有什么变化,只不过是在装饰上搞些了花样。例如现在不少孩子有一种文具盒:孩子揿动盒体上不同的部位,即能分别出现尺子、橡皮及与上课毫无关系的小镜子、温度计等等。在这些高档新奇的文具用品面前,许多孩子难以抗拒诱惑,想尽办法要求家长购买。一些孩子在课下拿出文具用品互相攀比,有的则拿着高档文具用品向小伙伴们摆阔气、抖威风。

学生文具用品的高档化,对许多的家长来说也是一种负担。有家长直言,儿童文具已经越来越趋向精品化和贵族化,有铺张浪费之嫌,希望有关厂商不要想方设法地发孩子的财,应该改变单纯追求文具用品装潢别致的做法,突出其实用性和大众化。此外,一些学生的家长希望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品德、理想教育时,也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勤俭节约教育,强化孩子们以节约为荣,以俭朴为荣的意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郑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袁文良)

儿童读物:呼唤更多精品

如今的儿童图书市场看上去热闹非凡,但实际上,存在的问题非常多。

首先,儿童图书的价格水涨船高,令人咋舌。一套《安徒生童话绘本典藏》300元,一套《少年儿童动物百科全书》352元,一套《鼹鼠的故事》142元……动辄一套十几册、定价上百元、重达数公斤的少儿图书比比皆是。虚高的书价,来源于对儿童图书的过度包装。一些原本可以用胶版纸印刷的图书改用铜版纸后,一本书的成本相差20%。至于那些选题雷同的图书,出版社比拼的更是包装。如《一千零一夜全集》,内容完全相同,简装的定价49.8元,精装的定价98元,价格翻了近一倍。

其次,原创乏力,题材单一。虽然本土原创作品,如“皮皮鲁总动员”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深受读者喜爱,但纵观整个儿童图书市场,本土原创不算多。而且由于经济效益的驱使,不少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上出现了“浮躁”倾向,作品质量下降,作品样式和类别比较单一。同类选题不断撞车。拿百科全书来说,市场上就有《中学生百科全书》、《世界历史百科全书》、《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21世纪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数十个品种,内容大同小异。

再次,有些少儿图书内容格调低下。“神秘系列”、“惊奇系列”、“恐怖系列”、“悬疑系列”摆满了书架;书名更是五花八门,“幽灵”、“鬼怪”、“惊魂”等字眼充斥封面;图书内容也刻意渲染恐怖气氛,加上夸张的插图,格调极其低下。有些书故事构架和情节粗糙、牵强、荒谬之处甚多,对儿童身心成长极为不利。

对儿童读物来说,无论外表何等精致,内容都应该高于形式。笔者期待儿童图书市场能够正本清源,回归真正的繁荣,以清新的面貌、优质的品位、饱满的内容给小读者送去优秀的精神食粮。

(新疆乌鲁木齐市多斯鲁克路 夏爱华)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