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今日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长谨小慎微、老师如履薄冰——
学生餐期待完善监管体系
本报记者 陈莹莹

王琼的孩子在北京北长街小学上六年级。即便再小心,王琼依然觉得对于孩子食品的管控有盲区,那就是孩子在学校吃的午餐和课余时间买的零食。“对于午餐,我们只能相信学校;至于零食,我会严格控制孩子的零花钱,并一再教育他,吃了三无食品会有什么危害。”

操心的不只是家长,还有学校。陈静是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小学的校长,对她来说,学校2400名孩子的食品安全问题,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剑。“孩子们的午餐在学校吃,一定要保证绝对安全。”陈静说,大米和冷冻食品都通过政府招标进行采购,每一样食材都必须保证24小时留样。

“食品分为生产和流通环节,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于生产,但是暴露常常在流通。”苏州市工商局某执法大队大队长这样分解各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上所负的责任,“生产归质监局管,餐饮归食品药品监管局管,流通归工商局管”,“五龙治水”难治根本。既有重复监管又有监管“盲点”,更不利于责任落实。

今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新成立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就是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等。但是目前,机构整合在省一级还未完全推开。

“将原来的分散管理集中到一个部门,针对性更强,这个部门假如肯做事、做实事,对于食品安全的推动,会起到作用。”在采访中,多名采访对象表示,希望机构改革的步伐快一点、再快一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