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互为肩膀的力量
金 晶

看着创客空间里一件件新奇有趣的作品,我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这个点子是怎么想到的?”“哎呀,这么复杂的东西一个人肯定做不来吧?”而当你真正参与一件作品制作过程后,不但会对自己刮目相看,还会深深地喜欢上这里。在这里,比作品更加吸引人的,是整个团队乐于分享、轻松愉快的氛围,因为你知道,站在身边的人是值得信任、可以并肩前行的伙伴。

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的脾气禀性,不同的能力特长……,当这些人坐下来进行“头脑风暴”的时候,闪现的“灵光”会令人激动不已。就如一个学生物的人和一个学光谱的人联手,利用叶片光谱反射特性,做一个小发明判断植物种属,进而改变人们从书面图片认知植物方式的故事一样,跨领域、多学科的交融尝试正是创客的魅力所在。

更令人“无法自拔”的,是分享的理念,创客们将其称为“开源”。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再强大,毕竟也是有限的。就连精力旺盛、多学科背景的王盛林也坦言,许多领域自己至今仍无法深入了解。是固步自封地守好一隅之地,还是开放包容地接纳广阔空间?认知的差异决定着人们行为的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创客的心是开放的。

在这个空间里,不懂编程、不会电路设计、不懂生物学原理……,所有这些能力上的局限都不成问题——因为你总能找到一个比你更了解某领域,并且很愿意与大家分享他的本领的人。快乐地思考、尽兴地探讨,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是老师,也都是学生。集思广益、聚沙成塔,交流中人们的个性才华没有被淹没,反而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发挥。鼓励创造、宽容失败,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有人愿意与你一同面对、一同成长。

牛顿曾说过,“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当下这群心怀梦想的创客们,正站在互相的肩膀上探索、实践。有人说他们会引领“工业革命”,有人说他们在进行“造物运动”,然而剥去所有外界形容的“外壳”,荣誉永远属于他们乐于分享、百折不挠的年轻的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