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经济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监管不能重批轻管
杨开新

近期频频发生的电梯运行故障、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暴露出行业监管不力特别是某些关键环节的监管缺失。要改变目前一些领域事故频发的局面,必须尽快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

日前,因为电梯运行故障,南京市某小区一名保安员不幸踏空坠亡。这是继深圳、西安、宜昌等地后,连续发生的又一起电梯安全事故。除电梯安全问题外,近期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领域同样问题不断,对百姓的健康安全带来危害。

此类事件看似分属不同领域,却暴露出行业监管不力的共同问题。特别是某些关键环节的监管缺失,成为问题频出的主因。比如在电梯安全事故中,如果质检部门及时了解电梯实际运行状况,隐患就能被提前排查。

近年来,无论是监管制度建设,还是行业资格鉴定、市场准入许可等,相关监管部门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力图引导这些行业实现健康发展,良性循环。但为何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多数行业的监管方式,重前期审批,轻事中事后跟进,监管没有做到全程覆盖。

仍以电梯伤亡事故为例。一些地方的质检部门在工作中,将重点放在审查电梯企业运营资质是否齐备方面,对特种设备的具体使用管理、维护保养等监管不够。目前,我国一大批老旧电梯都存在维护费用无着落、责任关系混乱等问题,事故频发有其必然性。如果监管部门能够对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和保养等环节全程动态监管,将整改不到位的电梯坚决依法封停,许多悲剧就能够避免。

为什么这些监管部门更习惯事前审批,而对事中事后监管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笔者认为,这是因为事前审批相对简单,工作人员只要在办公室等着送材料审批就行,既省事又舒适。更何况审批意味着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容易形成权力寻租。而事中、事后监管则要深入一线基层,既辛苦又得罪人。结果,就导致许多行业存在“严进宽管”的现象,事故高发也就不足为奇。

但这样的监管方式导致实际效果大打折扣,给权力寻租和弄虚作假留下空间。被监管方也把主要精力放在事前“报批过关”,有的在材料上“美化”,有的造假蒙混,还有的直接“公关运作”。既然拿到项目批复后便基本高枕无忧,还有多大必要继续对照标准严格落实呢?

要改变目前一些领域事故频发的局面,必须尽快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

首先,完善事故追责机制,加强对监管者的责任追究。对于一些明显是由于监管不到位导致的责任事故,既要对当事企业、责任人依法追责,也要对相应的监管部门进行责任认定。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出现“事前多龙治水,事后相互推诿”的现象,才能促使监管者真正落实全程监管的责任,对企图违规者形成强大震慑力。

其次,加强基层监管队伍的建设,使监管者真正沉到基层一线,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力度。部分监管部门和监管者善于下发文件、提要求,对实际情况却并不掌握,对政策效果也不甚了解。监管工作必须扭转“用会议贯彻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的形式主义做法,务必追求实效。当前,政府要在压缩“三公”经费的同时,针对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的现实,舍得加大投入。这些必不可少的经费投入应该得到保障。

再次,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监督。在目前基层监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应该创造条件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开展群众监督,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只有在全社会形成覆盖面广、威慑力强的监管网络,那些企图蒙混过关的不良企业,才没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一些安全事故才能被化解在萌芽状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