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兴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兴产业为何患上产能过剩“旧疾”
乔 标 栾 群

近期,我国光伏、LED、风电装备、碳纤维、工程机械等行业纷纷传出了产能过剩的声音,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了持续性的全行业亏损现象,企业倒闭,行业发展陷入困境。一时之间,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的论调甚嚣尘上。

应该如何看待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从总量上看,多晶硅、风电装备、平板玻璃、碳纤维、LED、云计算数据中心、工程机械等部分行业存在一定“统计意义”上的产能过剩。据统计,2012年我国多晶硅产能15.8万吨,产量6.5万吨;光伏组件产能37吉瓦,产量22吉瓦。庞大的产能远远超出了当前国内市场需求,不仅造成大量产能闲置,还将导致行业陷入价格战等恶性竞争。这是一种典型的结构性过剩。多数新兴产业领域,均是低端产能严重过剩、高端产能相对不足,这与新兴产业技术研发周期长、组装制造门槛低、前期市场容量小密切相关。

从实质上看,这些行业和近年来钢铁、建材等行业过剩不完全一样。新兴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市场需求还没有释放出来,现阶段的产能过剩主要源于需求的阶段性萎缩,不是绝对需求不足。同时,相对过剩带来的充分竞争,成为促使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原因。比如,激烈的行业竞争使得我国光伏企业在短短的3-5年内就基本掌握了高纯多晶硅材料生产技术,迅速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有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行业之一。

当前,部分新兴产业领域的“产能过剩”,不仅仅是简单的生产能力与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它与新兴产业成长发展的内在规律、缺乏有效引导布局、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不完善的制度安排、市场失灵等因素都密切相关。

首先,企业的投资冲动和地方政府的政绩冲动,使得部分领域投资行为日趋不理性化,最终造成了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在部分新兴产业爆发性增长的诱惑面前,企业往往急于抢占先机、扩大产能,出现了盲目投资、一哄而上的现象;不少地方更是热衷于拿土地和税收优惠等吸引投资,出现了布局重复、规划趋同的现象,使得中短期潜在产能过剩风险愈发突出。据统计,我国多晶硅产量2005年仅60吨,2012年一举达到6.5万吨,是2005年的1000多倍,产能更是远超10万吨。

其次,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和缓慢启动的国内市场,导致产品有效需求不足,加剧了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由于产能快速扩张极大地增加了供给,在国内需求不足以消化的情况下,只能依赖国际市场,而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又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过剩。以光伏为例,我国光伏产能约占全球产能的80%,而光伏应用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0.8%。悬殊的比例差距,反映出我国光伏产业供需失衡的现状,只有打开市场应用的大门,才能找到解决产能相对过剩的办法。

第三,重增长轻效益的政绩考核制度和重规模轻消费的税收制度,激发了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助长了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在这种制度安排下,不少地方政府往往热衷于见效快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决策的出发点往往是产值、税收、就业等指标,而忽视技术成熟度、市场容量等关键要素。政府的过度干预必然导致市场的失灵,埋下重复建设、无序竞争、发展失控和产能过剩的隐患。

当前,部分新兴产业领域的“产能过剩”,反映了产业在发展初期缺乏冷静思考和整体规划。发展新兴产业,企业方面应该注重技术突破和市场培育,而不是产能建设的突飞猛进;政府方面应注重分析新兴产业的分布现状和发展趋势,而不能疏于引导放任低水平重复。当前,应从完善投资项目管理审核体制、建立新兴产业统计监测体系、营造激励创新和市场应用的政策体系、完善行业准入制度和行业技术标准等方面着手,遏制新兴产业走规模扩张的老路。

(作者单位:工信部赛迪智库规划研究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