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调查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宜桑宜蚕 根基扎实

中国的丝绸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杭嘉湖平原,是全世界丝绸的发源地。在南唐时期,海安地区的先民就已经开始栽桑养蚕。但是,直到20多年前,蚕桑才真正成为当地的农业特色产业。上世纪80年代,当地政府下大力气发展蚕桑业,增植了4万多亩桑园;90年代,全县再次大规模种植,桑园总面积近10万亩;到了2000年左右,海安的桑园面积达到峰值,一度超过15万亩。

蚕属于变温动物,最适合的养殖条件在20至30摄氏度,这正好是海安县夏秋两季的温度区间,非常适合养殖春蚕和秋蚕。而桑树这种经济树种,虽然从寒带到热带都能够种植,得益于海安县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桑叶亩产非常高。

海安的农业气象和环境非常适合载桑养蚕。全年无霜期222天,平均气温度14.6摄氏度,全年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没有高温、也少有低温。2001年,海安全县发放蚕种38万张,产量1.6万吨,都属于好养、高产,茧丝质量好的优良品种。目前,海安县是全国每亩桑园产茧量最高、也是桑园经济效益最高的地区,桑树亩产2500公斤鲜叶。为了提高全县的养蚕水平,海安还投资建设了蚕种催青中心,用计算机来控制小蚕的繁育养殖。

在江苏境内,蚕桑的主产区主要在南通和盐城,又分别以海安和东台为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杭嘉湖平原的其他茧丝绸主产区,蚕桑业的规模开始大幅缩水。从全国来看,最大的3个主产区依次是广西、云南和江苏,这些地方在环境和农业气象方面的条件都适合栽桑养蚕。但广西和云南两大产区由于山区和丘陵地带多,抗旱和排涝条件相对差一点。 (本报记者 陈莹莹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