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里的“红提”卖得火
本报记者 陶瑞钢 金 晶

“你们要是再过几个月来,就能吃上我这里的红提了。”5月8日,我们走进位于四川崇州市桤泉镇的群安村。在“红提农庄”里,主人肖建华告诉我们,等到7月至9月份红提成熟期,成都市民周末就会开车来采摘,每到那时,路两旁都停满了车。去年,还有朋友想把红提运到北京去销售,我告诉他,“光是成都市场就不够卖。”

走在600米的红提长廊下,放眼望去,一排排葡萄架整齐排列。细细观察,一串串红提果夹衬在绿叶中,青翠喜人。紫秋、醉金香、美人指……农庄红提不但品种丰富,而且产量可观,每年可采收约300吨。

肖建华是邛崃人,地震以前做点农资生意,建设“红提农庄”是他的再次创业。2008年9月,红提农庄正式落户桤泉镇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了300多亩的土地。“这里的政策好。”他说,政府支持基建,水利、道路都由抗震救灾专项资金承担。

如今,肖建华的生意越做越大,红提农庄的总面积已达550亩。“崇州离成都只有一个多小时路程,这里是发展观光采摘农业的最佳地点。”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心,5年来,肖建华不断加大农庄投入,累计投资超过了700万元。“那边250亩的红提,明年也能开始采摘了。”他指着农庄对面的一大片棚区告诉记者。

农庄火了,群安村的村民们也赚钱了。在提子园里剪枝的村民叶玉芳告诉记者,她和村里许多人将土地租给农庄后,都来这里打工。“1人1年做10个月活,可赚到差不多1万块。”她说,自己家离这儿就4里地,骑车一会就到。

“红提农庄”是桤泉镇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采摘观光型农业园已成为桤泉镇现代农业园区的主营模式。”桤泉镇党委副书记周艳红告诉记者,镇上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先后集中了3000亩土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集约化经营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有效解决了农民的就业、增收问题。”她说,同过去种地单一收入来源相比,现在镇上的农民增添了许多收入新渠道,“农民愿意进农庄,在家门口也能赚到钱。”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