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振兴再绘奋进巴蜀
本报记者 乔金亮 王 晋 刘 畅

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项目投产开工,一台台机器轰鸣飞转……经历百日安置攻坚、千日重建奋战和产业振兴之后,一幅奋进巴蜀的产业新画卷正展现在世人眼前

5年来,四川省完成了29692项国家规划重建项目,13647项省规划重建项目,帮助170多万受灾群众实现就业。2007年至201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13.6%,经济总量也已上升到全国第8位。

被誉为发展型重建的“四川模式”,与推进产业园区、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与人才支撑、产业富民相统一,创造了世界灾后重建史上的奇迹,也创造着我国产业振兴史上的传奇。

5年后重访汶川特大地震灾区,记者感受到,灾区矗立起来的不仅仅是建筑厂房,还有产业复苏和崛起的力量。

承接产业转移 园区经济腾飞

20万吨绿色食品产业园加紧建设、江西二电生产如火如荼……5月的江油河南工业园区一派繁忙景象。4年前,援建江油的河南31家企业与园区签署了30个产业合作协议,投资总额达30多亿元。目前,该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223.1亿元。“园区不仅企业的数量增加了,更重要的是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冶金机械产业优势更加明显。”江油工业园常务副主任庞华均说。

在什邡市北部的北京产业园内,已落户北汽福田、明日宇航等30多家企业。截至去年,高端钛合金产品、新型建筑材料、高档节能门窗等项目协议引资就已超过40亿元。成立仅3年多的明日宇航参与了国内30多个型号的航空航天飞行器配套研制任务,成为2000多项产品的独家供应商。

产业园区是灾后重建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灾区传统“小而散”的工业布局正被集约化和合作发展的模式所取代。四川省与援建省市合作共建了什邡北京产业园、安县辽宁产业园、江油河南产业园等18个园区。“关联、成链、集约、集聚、合作”,各地纷纷推进与对口支援省市的合作产业园区建设,努力将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引入。

“我是搞基建的,集团新址的一砖一瓦是看着垒起来的。整体搬迁到绵阳科创园区后,九洲集团占地从170亩扩展至1322亩,但并非简单地复制旧厂区。”九洲集团基建管理部副部长郝朝俊,用“终于松了口气”来形容2012年初集团整体搬迁后的心情。

对九洲集团而言,扩大的不仅仅是面积,大力推进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集团的产业领域和规模同时得到扩展。如今,九洲集团正打造中国西部二次雷达及军民用空管系统科研生产基地,实现集聚发展。

截至目前,四川省共有国家级开发区13个,省级开发区41个,全省产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占比达65%。

聚焦新兴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

“我们仔细分析灾区发展较好的‘7+3’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产业链,倾斜安排工业发展资金,3年累计安排技改资金3.9亿元,创新资金1.69亿元。”四川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四川着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构建起闭环发展的产业模式。

总高42米,重约2.2万吨,压机尺寸、整体质量和最大单件重量均居世界第一。5月3日,在位于四川德阳的中国二重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项目现场,二重历时多年打造的世界“重装之王”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以前生产锻件需要千锤百炼,有了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则实现了一锤定型的飞跃。”中国二重副总工程师陈晓慈介绍,该锻压机可使性能普通的金属材料在模具内流动,实现大型模锻件的整体精密成形,这些金属材料可以变为飞机的“骨骼”框梁、发动机的“脊柱”涡轮盘、油田的“血管”输油管三通等。这台设备制造成功,不仅使中国二重形成世界最大的模锻制造能力,还将辐射带动一批庞大的航空构件的机械加工集群。

5月3日,八角镇新基地,东汽自主研发5.5兆瓦大功率海上风机已经成功发运,这是全国首家厂内完成大功率风机低电压穿越试验。东汽目前正在加快研发CAP1400核电汽轮机,已成功突破了核电高中压焊接转子技术。

地震使东汽受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27亿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用21个月,这个装备水平世界一流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就重新崛起。

如今,震后的“重装之都”德阳,战略性新兴产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放眼四川,成都—电子信息、德阳—装备制造、绵阳—数字视听、广元—军民结合已先后成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四川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1.8%。

凝聚产业智慧 人才支撑提速

产业振兴,人才为本。面对灾区巨大的人员损失,四川省提出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人才支持计划,组织急需紧缺人才对口支援的同时,支持灾区实施经济振兴人才开发行动。

在长虹,积极上进的员工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把工作方法刻上姓氏,对于长虹集团模塑公司注塑主管冉体俊来说,这是荣誉,也是乐趣所在。在模具生产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推方和模具镶件间的配合,配合太紧会造成模具磨损,配合太松会造成产品毛刺。在长期实践中,冉体俊通过在推方侧壁增加耐磨块,利用耐磨块的硬度调整了推方相对运动产生的间隙,“冉氏推方法”由此产生,每年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生产成本。

团队合作的理念也深入到产业振兴之中。在长虹技术中心浏览器团队的办公室,工作人员热烈讨论。技术中心数字电视所所长李晓冬看出了记者的好奇,“团队共有14名同事,平均年龄是27岁。大家有很强的凝聚力,共同合作完成创新项目。”去年,团队研发出的语音浏览器让长虹电视在语音操控方面保持了业界领先。

从抗震救灾“百日攻坚”,到灾后重建“千日奋战”,再到产业振兴“新征程”,各类产业人才帮助四川地震灾区创造了一个个经济奇迹。

依托辐射带动 产业发展富民

都江堰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种苗组培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熟练地对种苗进行剥离。“项目能为农民创造就业岗位200多个,为他们提供穴盘苗2亿株以上,产值上千万元。”园区副总经理张文波表示。

都江堰市虹口乡,这个昔日的灾区已成为国家4A级风景区和中国首家漂流小镇。蜿蜒的道路上,车辆不时驶入景区。虹口乡武装部长罗从胜说,“这还不是旺季,每年6月至8月,景区内都是游客,大家畅享漂流,吃住在农家。”

在瓦子坪风情小镇,一幢幢漂亮的欧式建筑,不仅让村民住进了好房子,还变身为旅居一体的熊猫驿站。村民们在山地上种上中药材厚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6000元提高到去年的1.2万元。“下一步我们将利用地热资源,开发温泉。”村民施冰川告诉记者。

北川新县城巴拿恰商街让各地游客流连忘返。在羌族文化生活馆里,羊角花的小挂饰、老北川的风情画、艳丽的羌族服饰,这些“北川绣娘”的羌绣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

5月2日,记者再次走进这间店面。绣坊中,几位“北川绣娘”正在绣一幅“中国梦 我的梦”的巨幅作品,她们边绣边唱,歌声悠扬动听。北川绣娘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桂熙是四川省民间艺术(刺绣工艺)大师,说起羌绣如数家珍,她的梦想是“希望用我们的作品把羌族文化传承下去,回报那些关心、关爱我们的人!”他们采取“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培训带动北川农民增收。目前,公司在职员工86人,带动就业近千人。

特色种植、高效养殖、休闲农业、特色旅游……近两年多来,四川省在39个重灾县实施农业发展振兴项目148个,完成投资31.7亿元。不少乡村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把好风景变成好产业。

压题图片 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内的土风歌舞队在边唱边跳原生态歌舞。 本报记者 金 晶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