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社会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4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改:步伐不断加快 新政亮点频现
本报记者 吴佳佳

“我用的药还真便宜了不少!”不久前,在北京友谊医院的门诊大厅,刚刚取完药的李明芳大叔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今年70岁,被痛风病、泌尿系统疾病困扰的他,拿出药费单向记者解释说,“你看,治痛风病、治泌尿病的这4种药,以前要531元,现在只要451元,省了80元钱”。同样的感受,患有高血压的刘和平老人也深有体会,“我开的都是降血压的常见药,一个星期的剂量能便宜50多元”。

患者“药费便宜”的感受得益于友谊医院已经实施的“医药分开”政策。去年7月1日,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药分开”试点,友谊医院成为第一家试点医院。此后,北京又相继将朝阳医院、同仁医院、积水潭医院、天坛医院等纳入改革试点。北京市医管局相关负责人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公立医院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现了“患者负担不增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院发展添活力”的预期效果,下一步,改革工作将进入深入推进阶段。

和北京市一样,目前全国许多地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快,各项新政策亮点频现,相关部门共同发力,配套措施看得见摸得着,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有关人士认为,总的看来,新一轮医改工作起好了步、开好了局,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看病难、看病贵”现象有所缓解。

为贯彻《“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今年第一季度,国家继续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支持力度,财政部门明确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相关部门提升政策落实的监管和管理水平,努力降低居民就医用药负担。

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指出,今年我国将再次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筹资标准,达到340元左右,实际报销比要力争较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0元;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达到全国县级总数50%以上,逐步降低卫生总费用中个人支付比例。这说明,随着医改的推进,百姓敢看病、看得起病,同时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群众在基层就医人次逐渐增多。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指出,下一步,医改工作将抓好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3方面重点工作。围绕这些工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有序推进。今年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今年第一个“医改新政”——《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对巩固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药品供应、人事分配等方面的改革提出意见。

3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针对极少数患者因身份不明、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而得不到及时治疗的现象,提出解决办法,健全了我国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目前全国已有600多个县的1000多个县级公立医院成为改革试点,全国已有22个省区市、431个县级地区完成了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27个省区市开始了支付方式的改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