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4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进王家村 天天有变化
本报特派记者 钟华林 刘 畅

还有半个月,油菜就要收割了。眼下重要的是尽快把震坏的水渠修好,到了该栽水稻的时间了

4月24日上午11点,记者第三次走进重灾区芦山县龙门乡王家村。三次走进王家村,变化在悄然发生。

最直观的变化是帐篷。4月20日晚上,地震刚过12多个小时,记者第一次走进灾区时,当地群众大多三五成群聚在路边,神情凝重。21日下午,记者再次返回当地时,公路两边已搭起一座座“土帐篷”。称之为“土帐篷”,是因其所用材料五花八门:好一点的是彩条布,差一点的是经不起风雨的薄膜,还有少量是破竹席。如今,各家的帐篷都用金属管材支架代替了从废墟中找出的木头,彩条布和薄膜也换成了防雨布。

当地空气环境也变化明显。地震刚过时,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霉味;第二次进村时,天空依然阴沉,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24日,经历了一场大雨后,尘土散去,湛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

在簸箕坝组路边的一个物资发放点,记者看见当地居民罗熙正骑着三轮车,往村里拉20多件矿泉水。“前两天,每人每天只能领到一两瓶矿泉水,从今天开始,每人可以领12瓶矿泉水,至少够3天用的。”

告别罗熙,记者顺着田埂穿过一片竹林,见到60多岁的赵万芝和儿媳在井边洗衣服。“这是震后第一次洗衣服。”赵万芝说,“前几天没心思洗衣服,也没地方晾。今天太阳好,洗洗晒晒,心情也好多了。”

走到王先霞的帐篷已是中午12点。她正在做午饭,节能炉里蜂窝煤烧得红红的,钢精锅里的大米饭冒着热气。王先霞说,家里粮食都塌在土里了,昨天每人发了约6斤大米。“吃了几天方便食品,今天闻着米饭的味道特别香!”旁边的一个小伙子笑着说。

再往前走,见到村民张始元在清理垃圾,从早上9点,他已经清理了8个垃圾点。正说着,村民杨玉萍用小拖车拉着清理出的两袋垃圾丢到垃圾车上。“还有两公里路等着清理。”说着话,张始元开着垃圾车奔向下一个垃圾处理点。

无名小河绕在村口,几只鸭子在水中游来游去。河的两边是粗大的垂柳,柳枝上叶片嫩绿。小河两边,油菜已基本完成灌浆,用手捏一捏,硬硬的,应该是一个丰收年。要是没有地震,这应是一幅很美的乡村图画!

记者最后又转回村口,看见一群中老年人正聊得热闹,是割菜籽、栽秧苗的话题。一位老人指着一畦青油油的秧苗和大片的油菜地对记者说,“你看,照现在的天气,还有半个月油菜就要收割了。眼下重要的是尽快把震坏的水渠修好,到了该栽水稻的时间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