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4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严格登记 统一保管 公平分配
救灾物资有序发放 确保生活基本需求
本报特派记者 钟华林 刘 畅
(本报记者 陈郁)

4月24日下午两点,在芦山县龙门乡古城村武家坝组,300多位村民正围拢在救灾物资发放点前热烈讨论。

“喊到名字的都有份,大家排好队。刘明红,2份;武明其,6份;王安军,5份……”党员志愿者武云梅对着手中的名单大声喊。听到名字的村民或用背篓或用手抱,高兴地领到了婴儿配方奶粉、幼儿配方奶粉、奶茶等救灾物资。

对村民而言,如今领到的每一份救灾物资都能给生活带来很大帮助。76岁的伍丛辉老人抱着两袋奶粉,心满意足地说:“不管东西多少,只要发到我们手里,我就高兴得很。”

的确,对武家坝组的村民而言,在经历了两天无救灾物资可领的生活后,今天可算收获颇丰。这个距芦山县有一小时车程的村庄,曾因路途遥远,一度成为救灾物资发放的盲点。

“前两天我们这里很少有救灾物资发下来,听说东西刚送到乡里,就被附近的村领完了。”武云梅告诉记者。

在灾区各乡镇,派发救灾物资并非易事。县、乡、村,层层传递,地震发生后的两天内,救灾物资并不能保证发到每一位村民手中。因此,给救灾物资算笔“公平账”在基层显得十分重要。

近10000盒奶茶、3600袋奶粉、近2000罐奶粉——清点数字是领到救灾物资的首要任务。将物资堆放到仓库后,挨家挨户通知村民领取物资,并按照此前统计的每户的人数发放,是物资发放的基本顺序。

“人数的统计以现在在灾区的人为准,有在外务工或者赶回家看望亲戚的人到达后,村民可以将最新的人数报给我们。”武云梅介绍,假如出现富余物资,会统一存放在仓库,派专人看管,并连同下一批送到的物资重新进行平均分配。

伍丛辉目前家里共有6人,在外务工的有4个尚未回家。“我觉得东西发得很公平,让人很满意。”老人朴实地说。

同一天上午11点,远在30公里外的王家村簸箕坝组也在进行物资发放。

王家村村委会主任杨云华用沙哑的嗓音一再向村民传达物资领取须知。“每人一件矿泉水,12瓶,每顿饭用4瓶,每人一桶泡面。3岁以下的孩子每人一袋奶粉,16岁以下的孩子每人一箱酸奶。”王云华告诉大家。

簸箕坝组一共有两个大队,村民1500余人。4月24日一早,大家便来到物资发放点排好队,志愿者每叫一个人的名字,大伙儿便帮忙将矿泉水和泡面装进他的背篓里。

杨云华说,所有的救灾物资都是从龙门乡政府运到王家村的,运抵后同样进行严格登记并发放。“发放救灾物资是最敏感的事,村干部一点也不敢马虎,一户人家也不能漏掉,这些都是大伙儿生活的必需品。”杨云华十分负责。

记者观察到,与地震当天相比,龙门乡各村救灾物资的发放已是越发有序。地震当天,这里的村民每人每户不论人多人少,仅能领到一瓶矿泉水,也没有人向大家解释物资发放的情况。

如今,村民们竖起的大拇指和满意的表情是对这笔“公平账”最大的肯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