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经济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4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尽快形成应急演练常态机制
赵 华

据报道,在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中,此前进行过地震应急演练的乡镇人员伤亡损失相对较低,这体现了日常的主动防御与减灾教育的重要性。

在一些地震多发国家,对学生进行防震抗灾方面的知识教育相当普及。如日本,防震教育不仅进入到学校、幼儿保育园,而且还设立法定“防灾日”;在美国,逃生演习经常在学校等场所举行,使孩子从小就懂得在人为灾害、地震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自救的知识。我国这方面的教育、训练就显得有些不足。

我国同样是地震等灾害的多发国家,需加强地震等天灾危机防御知识的教育。平时就要做好洪水、台风、地震等天灾造成的危害宣传,将应急防御措施充实完善到预案中。特别是地震频发区、沿海等天灾易发地区,要制订详细的防御措施,做好物质、人员准备,定期进行预案演练。所有企业和商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每年至少应开展一次紧急情况下的人员撤离和逃生演习,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检验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在重大灾情、重大险情面前各部门的应急指挥、配合和协作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应当尽快把灾害教训转变成社会常规防御机制。社会具备灾害防御对策能力与事后反应能力一样重要,而且更加体现出社会管治的前瞻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