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特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4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梦想照亮深海

2012年6月24日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地区,滂沱大雨中,“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消失于海面。随后,在指挥船内激动的欢呼声中,它超过了7000米深度线,创造了深海探测史的纪录。

7000米!这是一个让人紧张的数字,这是一个让人激动的承诺。“蛟龙号”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深海载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8%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的能力。

众所周知,深海是人类解决资源短缺、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战略必争之地。但是,潜入数千米的压力极高的深海,对于潜水器的结构设计、特殊材料、建造工业还有承压密封等技术都有极高的要求,只有顶级技术强国才可以涉足这一领域。中国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几乎从零开始,其困难显而易见。

让“中国龙”游向深海,可以充当深海的“找矿员”,发现那些蕴藏海底的丰富资源—这是“蛟龙号”所有研制人员梦寐以求的心愿。怀抱着这一雄心壮志,“蛟龙”人开拓创新、敢为人先。从设计、建造到进入海试,始终瞄准世界先进技术,确保工程一起步就有强劲的后发优势,关键技术就能与世界先进水平并驾齐驱,局部还有所超越。顶着重重压力,带着对祖国海洋事业的热爱,“蛟龙”人一点一滴收集资料,一个一个攻破难题,终于突破了载人潜水器研制的最为核心的总体设计和集成技术,提出了大型复杂工程系统接口处理的四要素法,并采用了最新的多学科设计优化(MDO)方法。

从2002年立项伊始,到2009年开始海试,从一张张图纸的设计到“蛟龙号”的诞生,从1000米、3000米、5000米到7000米的下潜纪录,“蛟龙”人只用了10年时间,走完了国外同行们用了近60年才走完的路。他们用实际行动浇铸了“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谱写了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