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已登记农民合作社突破60万家,广泛分布在种植、畜牧、农机、渔业、林业、民间传统手工编织等各个产业,入社农户4600多万户,约占农户总数的18.6%。入社农户收入比非成员同业农户收入高出约20%,合作社助农增收明显。
为什么加入合作社就比农民单打独斗要有效益?有了合作社牵头,农业生产就能保证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种植效益最大化,产量质量有保障,高端市场亮绿灯。
近些年,合作社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总体来说,合作社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面临着不少问题。据了解,目前国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规模小、质量差、带动能力不强,有的虽然注册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履行的职能仅停留在信息、技术服务阶段,没有真正成为经营服务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市场影响力竞争力较弱。
要解决这些问题,让合作社真正有组织力、带动力,必须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如何扩大?首先需要的是资金支持,另外还需要人才、技术等支持,但是资金还是首要的,有了资金才能留住人才、学到技术。
政府对合作社的奖励有限,合作社和社员在利润上的分成因为销路问题进账也很少。许多合作社希望依靠贷款解决资金问题。但银行对涉农的贷款门槛较高,因为农业投入高、见效慢、风险大,所以银行不愿意贷款给搞农业的。专家表示,金融机构不愿意给合作社贷款也正常,因为现代银行体系是利润导向,看不到保障是不会贷款的。
如果不靠银行贷款,合作社可否依靠入社农户来内部筹资?农业投入不一定能有回报,农民不愿意投入,而且合作社发展初期,社员也没有那么多钱,没有能力追加投入。多地基层村干部也普遍反映,即使是为了带动农民致富,需要前期投入分摊,大多数农民也会不理解,这种依靠村民筹资的方法难度较大。
合作社发展的资金出路在哪里?一些有益的探索值得借鉴。在山西省阳曲县农兴联农机专业合作社,有资金有实力的大户以资金入股的方式为合作社提供了发展资金,并参与到合作社的管理运行中。入股方可以年终分红有收益,因此他们愿意投入合作社并精心管理,而充足的资金以及企业化的管理也让合作社运营良好,转而又提高了入社社员的收入。
山东等地在解决合作社融资难这一问题上,鼓励发展融资合作社或资金互助合作社,并且这种形式在一些地方有成功的范例,不失为一种互利共赢的融资渠道。
另外,政府应该积极搭建桥梁,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和需要,研究制定支持合作社的信贷政策。山东省政府曾出台文件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要研究设立适合合作社发展需要的贷款项目。商业性金融机构要制定合作社专项贷款指南,为合作社提供多种形式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合作组织是农民专业化组织,支持合作社发展虽然不像盖座楼建个桥那样能为当地政绩带来直观的效益,但是合作社真正办好了,能实实在在的惠及广大农民,所以政府部门有必要在合作社上下功夫、匀精力,“扶上马”后“送一程”,让合作社真正发挥组织带头作用,带动农民致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让农民富起来的道路上,合作社还可以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