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际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4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英国探寻“再工业化”道路
本报驻伦敦记者 王传宝

不久前,位于泰晤士河塔桥附近的伦敦市市政府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新企业与世界顶级的投资公司在这里集聚,一方拿着创新产品,一方手持资金,而伦敦市市政府的任务就是为他们穿针引线,并期待能把他们留在伦敦。

这个由全球顶级的咨询公司与伦敦市政府共同举办的、题为“伦敦投资者的早晨”的系列活动,可以说是当前英国探寻再工业化道路的缩影。受到金融风暴与欧债危机的双重打击,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受到严重冲击,产值下滑,失业人数剧增,有人甚至预言,伦敦将失去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为破解这一困境,伦敦市政府有意在高端制造业上下功夫。首先,英国一向以创新能力而闻名于世,其国内拥有一大批创新人才。其次,作为金融中心,多数世界级的投资公司都集聚于此。伦敦市政府认为,他们在再工业化的道路上已经占据天时和地利,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要把高端制造业融入到金融行业。

事实上,由于过去一味追求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英国曾错失过不少巨大商机。1967年,苏格兰发明家约翰·巴龙发明了自动提款机,目前全球用此提取现金数量已经相当于当时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但是由于英国在制造和推广使用自动提款机方面没有做好商业化运作,使这一商机付之流水。同样的,世维网和飞机引擎也都是英国人率先发明,但是他们获得的商机却并不如意。分析人士指出,英国当前探寻的再工业化道路,绝非简单地把在“去工业化”时停运的机器再转动起来,而是转向高科技制造,抢占制造业新的制高点,除了传统的车间生产和机械操作外,更多的是从事研发、设计、销售、售后服务等配套工作。在这次活动中,有不少创新产品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如瑞典一家公司设计的桌面、网页及手机用户身份验证系统,英国本土公司设计的新一代对话设计平台等。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曾被视作“世界工厂”。随着第三产业的崛起,以及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的优势显现,英国等发达国家逐渐完成了“去工业化”的过程。如今,制造业在英国经济总量中仅占10%的比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再工业化”被提上日程,政府、机构、学者等纷纷呼吁制造业的回归。

英国商业、创新与技术部国务大臣普锐斯克对于英国再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曾给出明确的表态,他说:“我们的策略是,高价值设计和创新。”普锐斯克的底气主要来自哪里?以汽车业为例,尽管英国多个汽车品牌已经易主他国,但这些汽车的设计和生产仍然在英国进行,并已从传统制造形态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变,如把更多精力放在技术和设计创新上,使得英国豪华车和赛车一直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在节能技术方面,英国汽车业也享有盛名。也就是说,英国在汽车高端技术领域已经占有先机,这自然会让普锐斯克有着十足的信心。

当然,英国的再工业化也并非一定要给自己设定高门槛,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也需要迁入劳动密集型产业来为失业提供饭碗。据当地媒体报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英国制造商将海外生产业务回迁英国,包括纸品生产商Filofax公司、服装生产商Topshop和River Island等均加入这个行列。根据英国制造商协会2011年的统计数据,约有七分之一的英国生产商正在将生产业务迁回本土。

另外,英国制造业行会组织也一直加紧向政府施压,希望多出台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帮助企业将产品推向市场、以较低成本开展业务,并吸引国际公司加大对英国的投资。

尽管英国再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仍处于探寻阶段,但是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和产业空心化给英国经济造成的伤害,其重振工业化的步伐已经跨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