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3月份信贷增长明显,既有季节性因素,也因为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但考虑到未来通胀压力犹存,货币调控还需进一步灵活微调,以引导金融资源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央行4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515亿元,助推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创出近年同期新高。
数据显示,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9%,增幅比上月末下降0.1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较上月多增4400亿元。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认为,新增贷款大幅上升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增长温和回升,实体经济信贷需求较为平稳;另一方面,季末存款大幅增加,银行存贷比压力缓解显著增强了信贷投放能力,而季度额度控制也会促使银行加大信贷投放。若按照全年9万亿元的估计目标计算,一季度新增贷款占比30.7%,基本符合投放节奏。
值得注意的是,在总体对公贷款较上月明显多增的情况下,3月对公中长期贷款仅增加了2530亿元,比上月少增296亿元,在总对公贷款中的占比也从上月的57%下降到37%;对公短期贷款大幅增加2907亿元,较上月多增1093亿元;票据融资增加了1183亿元,较上月多增了1002亿元。
“一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7520亿元,同比多3560亿元,表明企业债券融资对贷款有一定替代,导致对公中长期贷款增加不多。”鄂永健认为,在流动性较为宽松、利率较低的情况下,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发债融资。同时,当前经济仍处在温和复苏中,经济结构调整中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也处在温和增长中。
数据还显示,3月人民币存款大幅增加了4.22万亿元,较上月多增了3.4万亿元。从结构上看,企业存款增加2.43亿元,住户存款增加1.18万亿元,财政存款则季节性减少了2667亿元。这主要是因为季末银行明显加大了存款吸收力度,并且大量理财资金转为存款。
此外,一季度非贷款类融资继续保持迅猛增长。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6.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近4成。其中,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不到45%,同比低18.6个百分点。这表明,非贷款类融资已超越银行贷款,成为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同时,这也意味着银行表外融资扩张迅速,监管政策还没有对银行表外活动起到约束。
央行数据还显示,3月新增M2高达3.75万亿元,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15.7%,较上月提高了0.5个百分点。然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M2预期增长目标确定为13%。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公开表示,要实现全面调控目标,意味着货币调控较去年略紧。显然,一季度的货币信贷增长态势,有些超出央行的调控预期。
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总体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物价形势基本稳定,但未来走势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因此要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