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聚焦三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4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让农民富起来③
新技术:不仅能学会 还要用得起
本报记者 张 雪

农业科技推动农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加速转变,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是保持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必然选择。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将为我国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强有力支撑。

江苏省常熟市尚湖镇常兴村村民戴月青是村里有名的种粮大户。2009年,戴月青流转400亩农地,种上了水稻。同样是种地,他种的就能比别人家亩产高100多公斤,产量高,收入自然也高。老戴说,他的秘诀就是选用高产品种,水、肥配合好,做好防虫防病,再有就是自己使用农机比较熟练。“种地除了凭经验靠感觉,还得多讲究点科学技术。”

依靠科技,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继而提高务农的效益。天天在地里干活,戴月青对科技的重要性看得很清楚。他说,和老一代比,“新农民”对学习农业科技的热情更高,学习能力也更强。

科技致富的理念深入人心,农民的致富愿望很强烈。而要实现科技富农,首先要让农民学到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常熟市沙家浜镇朗城村村民张兴宝是水产养殖大户,去年一亩螃蟹的产值有8000多元。“养蟹收入可观,但对技术要求很高。”老张说,养蟹的技术每年都有改进,他学习新技术主要靠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技术员指导。

加大科技富农的力度,就要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让农民能学会、用得好。把更多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带到田间地头结出硕果,这需要强有力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作为支撑。近些年,我国已经逐步建立了以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组织广泛参与的农技推广体系。

然而,现实的问题是,各类组织进行农技推广服务的能力还不算强,特别是“最后一公里”总是跟不上。“我们的问题是人少,而且人员老化严重,有时候满足不了农民对先进技术的需求。”沙家浜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龚学兴说,要更好地为农民做好技术服务,必须解决基层服务组织的“人才困境”。

如果说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是科技富农的一个条件,那么,降低科技的使用“门槛”则是另一个考验。

在浙江省绍兴市绿岛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已被广泛使用。在负责人聂向博看来,使用喷灌、滴灌的好处很多,第一节省劳动力,第二可以实现水肥一体化,节省30%的肥料,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农作物更好吸收水分。“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提高效益。”

但是,聂向博坦言,使用这项技术必须面对前期投入成本较高的问题。喷灌设施一亩地的投入需要500元左右,滴灌也需要400多元。“如果国家不对这些水利设施进行补贴,我们自己负担的成本太高了。”

先进的技术装备有助于农民增收,但前期投入问题常令他们望而止步。科技富农,要让更多农民“用得起”科技。从内部来说,适度的规模化经营,可以摊薄投入和使用成本。从外部来说,“国家能不能对农机、灌溉等技术装备多些补贴?企业能不能加快技术进步,降低装备的成本?”依然是许多农民的期盼。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强大支撑,也是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正面临着“双高”——高成本、高风险和“双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青壮年劳动力紧缺的束缚,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都面临更大的压力,科技扮演的角色将更加重要。加强科技推广,降低科技“成本”,才能让农民在科技致富的路上越走越轻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