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现代商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4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统百货店 春天在哪里
李予阳

2012年对整个百货业来说是比较艰难的一年。日前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发布了去年的数据。该协会统计的81家大中型百货零售企业2012年销售总额2282.7亿元,同比增长仅8.92%;利润总额60.1亿元,同比下降6.14%;销售利润率3.08%,比2011年下降了0.78个百分点。对比2006年至2011年百货行业销售收入年平均16.5%的增长率,2012年全国百货零售业增速下滑明显。

2012年全国百货零售业销售额增幅下降,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经营成本持续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有关。而消费者对房地产调控预期不明朗,也对家电业、家居业的销售带来较大影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限额以上商品销售增速,除通讯器材和药品类销售有所增长外,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如2012年家电类商品从2011年的21.6%下滑至7.2%。

另外,新店增多,连锁扩张加快,也导致百货零售业实体店间的竞争加剧。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11年底,仅购物中心建筑面积就达1.77亿平方米,有近50%处于招商不足的状态。甚至只有8万人口的县城,也建1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有场无市,人多客少,多数购物中心处于亏损状态。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统计数据也显示,2012年其81家会员企业经营面积增加达1408.4万平方米,同比增加8.95%。

实体店增多的同时,电商网购对传统百货业的冲击明显。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今年1月份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205亿元,同比增长64.7%;2012年中国网购用户规模达2.47亿人,同比增长21.7%。预计2013年年底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将达到3.1亿人。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已经占到了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而该比例数据在2011年仅为4.4%。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电商改变零售业格局已经开始加速。

当前,我国百货业的业绩由快速增长转向持平或下滑,除宏观经济减速、网购冲击等外部影响外,更重要的是百货业自身的内在经营问题。不少困扰行业发展的深层次弊端日益凸显,如营业模式、百货业定位、经营同质化等问题。不少百货店只注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注重差异化,千店一面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而经营同质化和品牌差异化不够等问题又容易引发价格大战,使百货店的利润受损。此外,我国的百货业集中度只有10%,而日本则为57%,美国达59%。百货业加大兼并力度,有助于形成规模优势。业内专家认为,百货业应从扩大规模和提高差异化两个方面提升盈利能力。此外,还要不断加大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实现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实体店具有品牌优势、顾客资源和信誉度,这也是和一般电商的最大区别。任何一种业态之所以存在都有其卖点和特定的消费群体。百货卖精、超市卖廉、专卖店卖品牌、便利店卖时间、购物中心卖的是生活方式,而电商卖的是方便。传统商业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在特色和服务上下功夫,才能拥有永恒的春天。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