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5年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投入仅为281亿元,2012年这一数字已超过6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这一数据表明,除了个人消费者之外,企业也是信息消费的重要主体之一。企业借由信息消费实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通过将信息技术和产品应用融入企业核心业务流程中,提升了企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两化融合”正在帮助我国企业在转型升级之路上稳步前行。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在我国,目前企业因规模不同,在“两化融合”之路上体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它们在信息消费上花了哪些钱?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又面临着哪些困难?
大企业 将信息化“武装到牙齿”
四川长虹子公司虹信软件副总经理刘嘉陵为记者算了一笔长虹信息消费的细账:“我们的会计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投入仅41万元,但一年能实现275万元的直接效益。长虹等离子屏生产性自主开发的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节约采购成本已超过4亿元,库存物料从24亿元降到2.25亿元。长虹这些年虽然在信息化上投入超过5亿元,但仅2011年,信息化就为公司产生直接和间接效益1亿多元,实施43个项目节约制造成本7700万元。”
的确,对于像长虹这样的大企业来讲,“两化融合”带来的成本降低是最直接的“成果”,但它们的目光还并未仅仅停留于此。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东莞钜升塑胶电子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精密塑胶外壳供应商,知名手机厂商NEC、LG、诺基亚、夏普、索尼等都是钜升的客户,每个月光生产的手机配套产品就高达100万部。这个小镇上的大工厂,2008年起就开始导入运行的一套SAP企业管理软件,其中包括生产计划、物料控制与质量管理等多个模块,总投入超过2000万元。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钜升的生产总监尹仲贵讲出一番大道理:“在信息时代,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生产成为对现代工业企业的新要求,我们工厂现在每个月要生产超过250个品种的产品,而每个产品要经过600到800个工序才能生产出来,不进行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连排产都无法进行。”
无论是成本控制还是柔性生产,大企业们瞄准的都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关键词则是“管”,即提升企业的控制力。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兴山告诉记者,大型企业与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管控的作用。“信息化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管控风险、创造价值。”
大企业们还将“两化融合”的触角延伸到供应链的上下游,将信息化“武装到牙齿”。从2008年起,宝钢旗下的电子商务服务公司东方钢铁就开始为宝钢下游的贸易商提供“厂商银”融资服务,而这正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打通了核心企业的合同及仓储管理,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订单及执行跟踪与银行融资系统之间的协同体系才得以实现。在去年下半年,这项融资服务还拓展到了上游的供应商。东方钢铁总经理张志勇介绍说,这一服务已累计为214家企业完成了近4000笔融资服务,总融资金额超过42亿元。“信息化使大企业能够打通资金流,为宝钢保持供应链的健康生态创造了条件。”
不过,大企业们在信息消费上,和国外同行仍然存在差距。来自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数据显示,以服装行业为例,按信息化投入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为标准,国内85%的企业低于1%,10%的企业达到了1%-2%,仅有5%的企业达到2%以上。而国外服装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一般均达到销售收入的3%以上,领先企业甚至达到5%-10%。
中小企业 市场倒逼 借力飞奔
“我们去年3月花30多万元购进了一套ERP软件系统,但买来后没人懂,很多功能无法使用,结果这套软件闲置了大半年。”谈起这段经历,重庆力帆三轮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缪英杰不无尴尬。建设思路不清晰,不考虑业务需求,“拍脑袋就上”正是无数中小企业折戟信息化的最重要原因。如何将“IT技术牵引”转化为“业务需求拉动”,是中小企业信息化之路上最需要突破的“瓶颈”。
浙江省永康市从事木门加工的应广智去年咬牙买了第一台电脑,此前他只偶尔在网吧里打打游戏,但现在他的致兴工贸有限公司在申请贷款,必须网上填写表格。“过去在柜台交材料,弄不对就得再跑一趟,现在在网上填,哪里不标准,一下就显示出来了。”
正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中心主任樊会文所说,中小企业并不缺乏信息化的能力,但需要有能解决它们实际问题的产品和信息服务,同时能够让它们看到信息化带来的价值。
电子商务因此也成为“倒逼”中小企业进行信息消费的重要“突破口”。
“市场逼你非花这个钱不可,你自然就花了,也就学会了。”浙江艾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一家只有12个人的微型企业,却在淘宝网上开出一家三皇冠的网店,专卖服装。总经理王艾华告诉记者,像她这个规模的网店,每个月都要在信息消费上花一笔不少的钱。“至少要有一个财务软件,我用在线记账本企业版,每月30元;要有一个客服管理软件,每月100元;要有一个客户管理软件,能给你的老客户群发促销信息,每月40元;还要买淘宝自己的客户分析工具,能告诉你客户都从哪些地方来,你的类目里谁家卖得最好,每月300元;还有几个动态上架和关键字建议软件,每个月10元,如果搞促销,要请专业的‘网店装修师’来设计主推商品的页面,每个页面500块起跳……每家皇冠店每个月在这上面至少要花1000到2000块钱。”王艾华如数家珍,很难想象她只有高中学历,在4年前甚至连打字都是“一指禅”。
帮助这些“零起点”的中小企业迈进信息化“门槛”的,是细致入微的电子商务第三方服务商们。来自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电子商务服务商产生交易额约152亿元,同比增长200%,这几乎都来自中小企业的信息消费。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研究中心主任梁春晓透露,如今的电子商务第三方服务商,涵盖IT服务、导购服务、运营托管、客服外包、培训等方方面面。“平均10个卖家有近9个都会使用这类第三方服务工具帮助运营。”
公共服务 为“融合”打开一扇门
资金不充裕,对信息化知识储备甚少,业务也不和互联网直接相关。这些企业又该如何进行信息消费呢?由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为它们推开了这扇门。
去年9月,重庆市渝中区、南岸区等主城区的50家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得到了一份“大礼”,重庆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上“虚拟IT部”,以企业服务外包的形式,对它们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免费帮扶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免费提供信息化咨询、解决方案、项目管理、IT人才培训等,以解决企业信息化规划、采购、建设应用等方面的难题。
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扶持已在全国各地蔚然成风。除了重庆外,陕西省启动了中小企业智慧云平台,湖南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也引进了云服务平台,各地的着眼点也都很相似:利用统一的平台整合各类企业管理、客户管理、电子商务、在线培训等标准化应用软件,让中小企业软件“零投入”即可直接在线使用。集中化的管理不但降低了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也使技术水平不高的它们免去了后期维护和升级的麻烦。
在公共服务中频频出现的还有运营商的身影,对于它们来说,一方面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一方面也是在为自己从语音业务提供商向数据业务服务商转型培育市场,积攒经验。去年6月,西北中小企业云服务中心落户兰州,由兰州市政府、中国移动甘肃公司、IBM公司三方合作建设,将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搭建平台,开发应用,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即用即取、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云式”信息服务,推动中小企业从传统低附加值制造向高效节能的服务领域延伸。而据中国电信政企客户事业部副总经理张齐介绍,目前中国电信已与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山东等25省经信委(或中小企业局)联合发文,投入上亿元中小企业专项支持资金,全面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目前已在308个城市开展9906场培训活动,覆盖超过50万家中小企业,已建设4万家四星级数字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