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杂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3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一分宽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自省,就多一分和谐。
“让座”莫忘“忍”与“退”
□ 王薇薇

河南郑州最近接连发生的两件和“让座”有关的事,引发人们不少的议论。先是在郑州市89路公交车上,一个女孩因没给身边的老人让座,被拽着头发遭拳打,这一幕被网友传上网络,引发大批网民转载和热议;随后不久,郑州市一支夕阳红志愿服务队走上街头,手持“给年轻人让座”的纸牌,向社会发起体谅、爱护年轻人的倡议,并在多路公交车上实施让座行动,20多名队员中年龄最小的45岁,最大的已80岁高龄。

看到这两则新闻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心里不是滋味。在从小受到的教育中,“让座”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举手之劳”。还是孩子时,在公交车上会有人给你让座,长大后,你会主动将座位让给老人、小孩,一切都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曾几何时,这件“小事”变得不再普通。

年轻人让得不再“心甘情愿”,“未被让座”的老年人开始愤愤不平,不长的一段同行路上不再是互相理解的微笑,而是互相指责、甚至拳脚相加;再说这80岁的老人给年轻人让座,光想到那种情景就叫人难以承受,不论年轻人的压力再大、工作再累,又怎能受得起耄耋老人的这一“让”。

如果要说一说这些“让座”事件,笔者认为有一点是肯定的,“让座”作为一种传统美德,不论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主动给“老幼病残孕”让座,将座位留给最需要的人,永远是最起码的公共道德。

现在职场竞争激烈,年轻人工作辛苦、身体疲惫,有时也想歇一歇,但比起那些年老体弱、行动迟缓的老年人,年轻人总可以多撑一下。套用一句说过太多遍的话,你也会有年老的一天。尤其不该的是,有些人为了求得一“座”动起歪心思。最近,在北京地铁上就发生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一女士为了有个座,特意在网上买了“假肚皮”扮孕妇,没想到当场露馅,恼羞成怒之余,还要告产品质量不过关。

在这里,也要劝那些倡议给年轻人让座的老年人一句,虽然您是好心,不过不论从乘车安全考虑,还是从传统道德来看,给老年人让座是理所应当。老年人给年轻人让座,既不符合情理,也没有年轻人好意思坐,还容易造成人们认知的混乱。

在这两个“让座”事件中,老年人的不同反应也很值得说一说。且不论“给年轻人让座”的老年人的做法是否合适,但他们的行动中透着两个字:“尊重”。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年人和年轻人应该互相尊重和理解。年轻人应该“让座”,但老年人毋须把“让座”视为理所应当,若不让就勃然大怒。笔者在给老年人让座时就曾遇到过不同的情况,感受完全不同。在给有的老人让座后,对方一句有礼貌的“谢谢”,会让人心里感觉很舒服,虽然觉得自己做了件该做的事,但是一句感谢、一个真诚的微笑,让旅程顿时变得很舒畅,似乎也会忽略掉很多拥挤的不快和身体的疲惫;而有时老人理所应当地坦然落座后,无只言片语,总会让人觉得有些别扭,其实也并不是在乎那句“谢谢”,更多地还是一种互相的尊重与理解吧。

对于“不让座”引发冲突的女孩和老人,笔者不想妄加评论,因为我们不清楚两个人是在怎样的心情下发生了冲突,他们是否正好经历着不愉快的事。正如一部电影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女主人公因为不让座遭到网络上人肉搜索,被舆论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后来才知她当时刚收到罹患癌症的通知,心情正是彷徨失措时。

可见,多一分宽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自省,就多一分和谐。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今天很多人的观念中,“忍”和“退”似乎就是懦弱无能的代名词。但笔者认为,这里面其实蕴含着大智慧。合时宜的“忍”,有度的“退”,是为别人多留一分余地,也是让自己更从容、更平和地面对生活,更近距离地感知幸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