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经济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3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子书包” 该不该入课堂

编者 日前有媒体报道,上海不少中小学正在推行“电子书包”项目,将iPad等平板电脑引入课堂和教学。“电子课堂”添加了视频、动画,展示更加方便形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也有老师认为,通过“电子书包”吸收到的知识未必能胜过传统课堂,很多家长也更信赖传统课堂。

顺应时代变化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喜欢玩“图文并茂”的电子产品。这是因为“电子书包”具有展示方便、形象等特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快速地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也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课堂上一味拒绝“电子书包”,反而摒弃了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路径,更重要的是,教学工具是服务教学的,“电子书包”显然有着独特的优势,这是传统课堂难以比拟的。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它的容纳性也决定着课堂变革的进程。教育应有宽广的胸怀,要顺应时代变化,容“电子书包”有一立足之地。

(郭文斌 浙江温岭 教师)

作用没那么大

在迅猛发展的科技社会,孩子早些接触高科技产品,熟悉相关知识,会增强协调性和反应能力。然而,倘若就此认为“电子书包”必然会提高教学质量,并承载起优良教育的重担,便未免太过简单了。

笔者认为,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对儿童身心发展不利。将iPad等平板电脑引入课堂和教学,使好奇心强、缺乏自控的学生有了迷恋电子游戏的正当理由。更为重要的是,当整个系统终端教育软件开发并不能同步跟进时,“电子书包”不过是一件新鲜玩具而已。因此,可以引导中小学生适度接触电子产品,但大范围推行“电子书包”应该谨慎。

(王丽美 湖北武汉 职员)

利用而非依赖

“电子书包”并不是单纯的电子产品,核心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育形式。不过,“电子书包”终究只是教育和孩子学习的工具。作为技术手段的引入,不仅带来了现代与传统过渡的不适应,也会导致影响孩子视力、削弱传统文化影响力等副作用,还不可避免地会加重一些贫困家庭经济负担。

对于“电子书包”,需要抓好管理、趋利避害,应该善于利用而不是依赖,使之不至于成为孩子的玩具。一方面,“电子书包”在教学中要处于辅助地位;另一方面,课堂中有益的传统要保持,并对孩子的阅读、书写、运动及实践等环节加强引导。

(房清江 湖北嘉鱼 市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