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3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握产业转型升级着力点
尹庆双 付 捷 田 晖

有专家提出,201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率是23%,而日本是31.4%,美国是38.5%。如果通过产业升级,达到与日、美相同的水平,就有30%到70%的提升空间。这需要我们面向市场需求,找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点,加快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体系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整体素质作为2013年经济工作的六大重点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绝不是一个新话题,它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当今世界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和深刻调整,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以及我国比较优势转换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能否成功,将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功与否产生重要影响。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正在发生变化,全球范围内的新工业化浪潮呈现出以信息技术和环保相关技术为代表的新趋势。比如,美国计划将新能源技术作为推动美国新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试图推动以新能源技术驱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经济,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可持续发展。再如,有专家指出,全球制造业正在从“获取——使用——废弃”的线性资源消耗模式,转换到循环模式,一些制造业企业开始革新商业模式,将产品从一次性消费品变为一种产品使用服务,通过用户与产品供应商之间的协议,使产品、关键零部件,以及原材料得以最大程度地循环利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全球产业变革出现的这些新特点和新趋势,将倒逼中国产业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升级。

从国内实际看,经过多年高速发展,我国以低成本劳动力为基础的工业增长模式已难以持续,比如,我国曾经拥有的比较优势是廉价劳动力、广阔的土地以及廉价供给的资源,但现在人口红利已经到了顶点,未来劳动力越来越少,劳动力成本已经开始大幅上升,这些都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亟需掀起一场以持续创新为特点的新型工业化浪潮,包括产品创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多层次性,回旋余地很大,无论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都有发展的空间。比如,有专家提出,201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率是23%,而日本是31.4%,美国是38.5%。如果通过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达到与日、美相同的水平,就有30%到70%的提升空间。但另一方面,如何解决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缺乏、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将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所在。这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加快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体系。

首先,调整产业结构最重要的是面向市场需求。当前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变动升级的阶段,要求产业结构及时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强化需求导向有助于推动产业健康发展,防止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再如,扩大内需的最大产业潜力在服务业。目前我国服务业拉动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带动消费的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出来,要采取有效措施,调整不适应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提高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此外,还要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切实需求为基础,把握全球信息化与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推动信息化全面渗透乃至逐步带动工业化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融合提升,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其次,调整产业结构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从政府层面来说,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中小企业是产业升级不可或缺的力量,很多原材料以及配套供应商、先行进入市场的创新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应该尽快在资金、财税政策上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中的主体作用。二是建设激励创新的环境。比如,应加快建立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和创新企业发展的机制,尽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等。从企业层面来说,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能否成功,归根结底要靠企业的行动。企业可以借鉴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经验,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从而推动整体产业转型升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