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3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感受“三多三少”
石 伟

记者连续10年随全国人大福建代表团到北京采访,与代表们交流甚多。在今年的两会采访中,记者观察到许多细微的变化,择其要点,有“三多三少”。

一是电子版材料多了,纸质材料少了。在人大媒体联络员房间,记者发现,往年堆满桌上地上的材料,今年已不见踪影。问及此事,联络员小阮笑答,“所有的省情材料都有电子版,随要随发,今年仅材料就少运来好几箱。”这让我们这些用惯了电脑的“老记”们觉得,此办法既查阅快捷,又节约了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二是餐厅里就餐的代表委员多了,外出赶“饭局”的代表委员少了。中国职工之家24楼餐厅是福建团代表就餐的地方,往年每到晚餐时分,代表就餐往往屈指可数,有些代表利用来京开会的机会搞公关、跑项目,难以把精力全部用在会议上。今年与往年截然不同,不大的餐厅里每晚几乎座无虚席,放眼望去,绝大多数代表都在边用餐边交流,所谈内容多与两会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关。餐厅工作人员说,现在用餐要刷卡,有多少人就餐一目了然,今年代表们基本上每餐都在这里吃。

三是代表委员们发言“干货”多了,“水分”少了。在旁听今年代表审议和讨论时,记者有这样一种感受,就是多数代表的发言言简意赅,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基层代表,谈发展实例和数据翔实,提建议依据和理由充分。一些代表还不时穿插引用一些百姓语言和顺口溜,引来一阵阵会心的笑声和掌声。和一些多年跑两会的记者聊天时,他们也表示,这样言之有物、句句有新意的发言没了“水分”,感觉很实在,听了很受启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