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3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抒祥委员——
破解可再生能源接入瓶颈
本报记者 王轶辰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做客中国经济网。

记者:作为新任政协委员,您带来什么提案?

王抒祥:一个是重点解决四川水电输送难的问题,另一个是加快破解四川枯水期用电难的问题。

要破除这“两难”,最重要的就是加强电网建设。四川水电占省内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二,作为水电大省,四川省水电输送难、枯水期用电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发展。希望四川成为一个枢纽,把四川的水电送出去,把外面的火电送进来。一方面发挥四川水电在全国的配置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四川枯水期电力供应问题。

记者:加强电网建设的着力点在哪里?

王抒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还要转变传统的用能方式。四川水电的外送,需要强大的坚强智能电网来支持。电网必须是智能的、电路表必须是双向的,才能解决可再生能源的接入问题。四川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力开发水电,把智能电网建设好,才能更好地消化这些水电。所以国家在规划接入新能源的同时,必须要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来解决。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建设智能电网不应为智能化而智能化,将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接入才是关键。要杜绝重复建设和浪费,做到既经济安全又实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