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近劳动力市场传来的讯息看,今年各地的春季招聘会比往年办得更早、规模也更大。在经济增速趋缓背景下,如何保持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进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突出考验。
去年第二季度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速出现放缓。2012年经济增速“破八”,并创出2000年以来的年度GDP增速最低值。今年1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最新预测认为,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在8.2%左右。
经济增速对就业的影响很大。据有关研究,这两年尽管就业弹性系数在下降,但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仍可带动80万个就业岗位。也就是说,假设我国现有发展方式保持不变,未来我国就业将会受到经济增速放缓的明显冲击。这对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绝对是值得警惕的。
就业无小事。世界上许多国家发展的事实都说明,失业率走高往往成为引发经济萧条乃至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
应对就业新挑战,必须做好经济转型文章,就业弹性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经济增速,更取决于经济结构以及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适配程度。虽然说经济转型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传统岗位流失,甚至在局部地区引发失业率小幅波动的“阵痛”,但从长期来看,经济转型有利于创造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2012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创历史新高,说一千道一万,都与经济转型取得新进展密不可分。以区域协调为例,正在形成的“东低”“西高”经济增长新格局,使得西部就业吸纳能力大幅上升。据统计,西部地区2012年前11个月新增就业同比增长11%,明显高于东部地区;河南、四川等中西部传统劳务输出大省,纷纷出现省内转移就业大于省外的新现象,江西、安徽的这一趋向也有加强迹象。
在推动经济转型中扩大就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非常重要。与传统制造业相比,每一个单位的GDP产出服务业会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根据2000年至2011年的数据估算,11年间我国服务业的比重大约提高了4个百分点,而该产业实现就业人数的比重提高了8个百分点以上,这充分显示了服务业在创造就业机会中的独特魅力。目前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比较低。今年千方百计提高就业质量,就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经济转型的一个重点和扩大就业的一个抓手,充分释放服务业所蕴含的巨大就业潜力。
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既是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和未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新的重要力量源。据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将增加600余万人;而且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第三产业就业比率会以递增的速度增加。现在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城镇化,下一步我们要注意把这项工作和扩大就业联系起来,切实增强城镇化的吸纳就业功能,让其真正成为重大发展工程、民生工程、就业工程,这也是新型城镇化的“新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