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今日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6日发布的《2012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破5万亿元,但增速也于近年来首次低于8%——
海洋经济:告别高增速 驶入调整期
本报记者 鲍晓倩

2月26日,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2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50087亿元,比上年增长7.9%,占GDP总量的9.6%。

数据透露出,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5万亿元大关,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海洋经济增速近年来首次低于8%,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

增速明显放缓

相比于“十一五”时期年均13.5%的增速,海洋经济出现增速明显放缓的趋稳态势

虽然2012年海洋经济7.9%的增速仍略高于7.8%的GDP增速,但相比于“十一五”时期年均13.5%的增速,我国海洋经济已经出现增速明显放缓的趋稳态势。

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和规划司副司长于建分析认为,我国的海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高度相关,2012年受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影响突出,导致增速放缓。但增速放缓也是一种积极调整,对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有积极作用。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海洋经济已逐步形成规模,但海洋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也集中凸显,如产业结构深层次矛盾显露,产能过剩和低质化并存,产业布局和沿海开发导致的陆海空间矛盾日益严重,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由单一性向复合型发展等。

纵观2012年我国海洋经济全局,可以说结构调整有所进展。从2012年海洋经济结构来看,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3%、45.9%、48.8%,与2011年相比,二产比重降低、三产比重提高,结构进一步改善。

2012年海洋经济的另一亮点在于,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有新突破。海洋领域取得了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如“蛟龙”号成功完成7000米深载人深潜任务,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正式开钻等。于建认为,这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经济的科技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

结构有待升级

虽然增速依然不低,但新兴产业总量较小,在海洋经济中所占比重不高

2012年我国海洋产业总体保持稳步增长,其中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然而,受国际油价波动、国内经济增速减缓、油气生产调整和产能控制等多重因素影响,海洋油气业尽管全年实现增加值1570亿元,但比上年减少8.7%,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

受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2012年海洋船舶工业交船难、接单难、盈利难等问题依然突出,全年实现增加值增速同样出现负增长,比上年减少1.1%。

从海洋产业结构看,虽然近年来海洋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12年海洋电力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保持13%以上的增速,但海洋新兴产业总量仍然较小,在海洋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不高。

2012年,占据我国海洋产业前3位的门类仍是传统产业,滨海旅游业占33.9%、海洋交通运输业占23.3%、海洋渔业占17.8%。

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何广顺看来,当前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现状可以用“两同两多两少”、“三重三轻”来概括,即产业同质同构化,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高能耗产业多低碳型产业少,重近岸轻远海、重速度轻效益、重资源开发轻生态环保。

此前印发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海洋新兴产业实现突破性进展的阶段性目标,2015年增加值较“十一五”期末翻一番,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国家海洋局正在研究制订海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以推进海洋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格局仍需优化

海洋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且各地产业结构趋同,优势互补格局尚未形成

我国北部、东部和南部3个海洋经济圈初步成型,2012年,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海洋经济总量占全国总量的近九成。

其中,环渤海地区继续领跑海洋经济,海洋生产总值18078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5440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8%,比上年回落1.0个百分点;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0028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0%,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

然而,海洋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2012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万亿元,广西、海南海洋生产总值尚处于百亿元级,加在一起的总量赶不上广东的五分之一。”何广顺说。

此外,各地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趋同,优势互补格局尚未形成。何广顺说,当前,沿海省份海洋经济的发展冲动十分强烈,往往抢着上项目,存在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

根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我国将积极优化海洋经济总体布局,根据不同地区和海域的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形成层次清晰、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海洋经济空间开发格局。

据了解,国务院先后批准山东、浙江、广东、福建、天津为全国海洋经济试点。“从国家到地方规划的引导,将有利于我国海洋经济的区域布局优化和调整。”于建说。

案例

广东:

海洋经济地图绘就产业路径

本报记者 杜 铭

2012年,广东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连续18年领跑全国海洋经济。作为因海而兴的传统海洋大省,如何通过转型升级,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具持续性的增长,成为广东进一步建设海洋经济强省面临的挑战。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向海洋要资源、要空间、要环境,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2.5万亿元,全面实现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目标,成为全国最具活力与魅力的海洋经济蓝色旗舰,建设海洋强国的主力省。”2012年,一份以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为依据、旨在为加快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提供战略指引的《广东海洋经济地图》绘就,展示出广东从海洋大省迈向海洋强省的信心和智慧。

《广东海洋经济地图》综合运用区域规划、统计图表、影像遥感、概念设计等多种方法和先进技术,全面展现了广东发展海洋经济的资源和产业优势,描绘出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重大任务以及发展目标。

按照海洋自然地理特征以及海洋开发、功能定位的差异,广东将沿海区域划分为大汕头湾区、大红海湾区、雷州半岛等“六湾区一半岛”。这些跨行政区域的湾区将有利于优化海洋资源和统筹海洋生态保护,构建起各具特色、功能互补、优势集聚、人海和谐的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湾区概念突破了行政区域界限,有利于优化配置海洋资源,有利于在发展中统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郑伟仪说。湾区概念将整合岸线资源,并对其中的各个部分进行独特的发展定位。“环珠江口湾区”就将整合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珠海5市的岸线资源,不仅可以做大整个湾区的海洋运输业,推动海洋装备制造业和临港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早日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和全国最重要的海洋产业集聚区。

延伸

122 毫米

我国海平面达1980年以来最高值

国家海洋局26日发布的《2012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201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为1980年以来最高值,海平面较常年(1975年—1993年)高122毫米,较2011年高53毫米。

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公报》显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明显,近3年海平面处于历史高位。

我国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12年海平面均明显高于常年。其中,海南最高,较常年高154毫米;广东次之,较常年高153毫米。与2011年相比,2012年中国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平面均有明显上升。其中,浙江沿海海平面升幅最大,达78毫米;上海次之,升幅为77毫米。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研究员刘克修分析说,浙江、上海海平面升幅较大,说明海平面上升与经济发展有一定相关性,一些地区地下水过度开采、高楼大厦建设造成的地面沉降也是造成海平面相对上升的重要因素。

国家海洋局海洋预报减灾司司长王锋表示,海平面上升将对我国低海拔岛礁造成威胁。我国有6700多个岛礁,不仅有经济价值,更事关海洋权益,我国南海已有多个岛礁在潮落时才能露出海面,如果海平面持续上升,将面临被彻底淹没的危险。

155 亿元

去年海洋灾害损失高于10年均值

国家海洋局26日发布的《2012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共发生138次风暴潮、海浪和赤潮过程,各类海洋灾害(含海冰、绿潮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5.25亿元,死亡(含失踪)68人。

与近10年(2003年至2012年)海洋灾害平均状况相比,2012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于平均值,死亡(含失踪)人数低于平均值。与2011年相比,2012年直接经济损失增加约150%,高于近10年平均值,死亡(含失踪)人数减少约11%。

具体来看,2012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24次,其中台风风暴潮过程13次,9次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26.29亿元;我国近海共发生灾害性海浪过程41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96亿元;我国沿海共发现赤潮73次,12次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5亿元。

据2012年重点岸段海岸侵蚀监测显示,我国砂质和粉砂淤泥质海岸侵蚀范围扩大,局部地区侵蚀速度呈加大趋势。海岸侵蚀造成土地流失,房屋、道路、沿岸工程、旅游设施和养殖区域损毁,给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较大损失。

2012年,渤海和黄海沿岸海水入侵较为严重,主要分布于辽宁盘锦地区,河北秦皇岛、唐山和沧州地区,山东滨州和潍坊地区以及江苏盐城滨海平原地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