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2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神养老”不容忽视
赵 玉

近日,一条“寻狗启事”的微博走红网络,博主称自己的爱犬走失,承诺将用一套价值过百万的房产答谢送还者。这条新闻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仅是它乍听上去有悖常理,而且还在于寻狗的博主是一位空巢老人。

虽然有些惊奇,但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寻狗老人的心情:儿女不在跟前,面对“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一条能带来些许生活乐趣的狗,其价值确实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像这样身体健康、物质无虞,但渴望情感交流的老年人有很多。就在这个春节前后,反映这类问题的新闻不止一条。如,八旬空巢老人过年依然每天摆摊只为找人说说话,年关下的空巢老人等着孩子早日归来,等等。过去还曾有报道说,南京一位年过九旬的老先生过世后,家里竟留下了十余万元的保健品!很多保健药品推销员都爱忽悠老人,也很容易成功。并不是这些推销员太会说和太热情,也不是老人们太轻信和太轻率,而是这些老人太孤独太寂寞。这些新闻和案例告诉我们,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老龄问题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幸福的晚年生活不再只是“一张床三顿饭”,“精神养老”需求问题日益凸现,必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新的养老主题,由此也给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为“精神养老”“填空”,首先应在全社会营造“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的好氛围,鼓励儿女常回家看看。其次,不论是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还是社区照料,或是机构养护,都应该注重在文化娱乐、感情交流、心理疏导等方面为老年群体提供和组织专业服务。同时,当儿女不能在身边陪伴的时候,老年人也应学会自我调剂。总之,需要各方面的重视和努力,探索新路子,尝试新办法,让老年人真正老有所乐。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